第九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成為一個小紳士 讓男孩成為一個懂禮儀的小紳士(1 / 1)

第九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成為一個小紳士 讓男孩成為一個懂禮儀的小紳士

禮儀是指人的禮貌、儀表方麵的一種教養、風度、行為規範。一個小紳士,不僅聰慧過人,還應該文明禮貌,舉止典雅,這往往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以及他的品德和文化修養的高低。

禮貌,是文明行為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在行為方式上的體現。它要求一個人嚴守社會公德,尊重別人,平等待人,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具體來說,態度要和藹誠懇,言語要溫和親切,辦事要顧及後果,行為要合乎公德,對老人要尊敬,對幼兒要愛護。

小華和一些同學到一位同學家去玩,臨走時,大家都忙著拿書包、穿鞋子,隻有小華留在了最後,他把自己坐的椅子認真擺好,把弄亂的東西,也放在原處。這一瞬間的細小行為,被兩位細心的父母看在眼裏,很受感動。那位同學的媽媽說:“這反映了一個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說明這個孩子很有教養。”

其實,不論是同齡人還是大人,見到小華,都很喜歡他,因為他有氣質、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這些品質都是從小到大逐漸養成的,與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男孩本就生性粗獷,因此,培養男孩文明禮貌、講禮儀的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儀容風度,也是人體美的一種表現。它是一個人在其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養成的,它與一個人自幼所受思想教育、所具有的文化修養密切相關,它屬於人的外在的形態美,但又是人的內在美。

言談是禮儀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俗話說:“言為心聲”。語言是人們重要的交際工具。言談文雅還是粗俗,是一個人禮儀修養好還是差的集中體現。言談在人們的交往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不僅是一個人言談的技巧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人待人的態度問題。重視對男孩言談方麵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到大,始終做到語言美、言談雅而不俗,這實在不是一件小事,不可掉以輕心。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是十分注意自己言談的分寸的。

待人以禮,講究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應當對孩子自幼進行禮儀教育,使他們能夠繼承發揚我們民族的這個傳統美德。能夠做到待人以禮,是具有優良道德的表現,也是一個人心靈美好的反映。但這種習慣需要從小培養,特別需要通過家庭培養。小時養成這種好習慣,在社會交往中,就能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父母對孩子禮教的培養,需要注意以下內容,從一點一滴做起。

1.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古語雲:“己正而後能正人。”作為父母要讓孩子禮貌待人,首先要自己做表率。父母的身教是對男孩最生動、最實際的教育。父母應充分利用家裏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給孩子示範,使孩子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理解文明、禮貌、熱情的含義,並通過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逐步形成禮貌待人的品德。

2.鼓勵男孩直接參與接待

家裏來客,最高興的應當是孩子。因此,家長不能冷落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是小主人。家長可以讓男孩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動,通過直接參與,使孩子待客的動作和技巧得到練習並逐步養成行為習慣。

3.幫助孩子確立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意識

文明禮貌習慣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表現,實際上它與人的內心修養,特別是與人是否有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意識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視,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爭取獲得好的社會評價。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須先尊重他人,遵守社會秩序,注重文明禮貌。

講禮儀雖是一種形式,但這種形式是能夠表達一定的具體內容和感情的,這內容和感情概括起來就是“尊重”和“友愛”。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簡單的“請”字,一聲熱情的“謝謝”,一個親切的招呼,並不是多餘的形式和客套,而是一種對人的尊重和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