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懂得愛和感恩 讓男孩學會關心他人(1 / 1)

第十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懂得愛和感恩 讓男孩學會關心他人

培養一個優秀的男孩,除了要讓男孩具備各種優秀的品德和素質,養成良好的性格外,同樣不能缺乏愛的教育。隻有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並懂得感恩的男孩,才能成長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關心他人,是構成當今世界高素質人才非常重要的品質要素。培養幼兒從小關心他人對促成男孩今後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人的本質是愛的相互存在。人的生活是與他人的相互交往構成的。關心他人,就是要求人們善於理解他人的處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隨時準備從道義上去支持別人,從行動上去關心幫助別人。

獨生子女在智能、體能發展方麵比較占優勢,但在個性品德方麵卻是個弱勢。這是由於他們沒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這就失去了許多和別人分享食物和玩具、爭論、吵架、吃虧、讓步或合作互助的實踐機會。再加之父母不鼓勵,不要求其與別的夥伴交往,不要求他關心別人,以至使他們“自我中心”嚴重,隻知自己有接受撫愛和關心的需要,不知他也有撫愛和關心別人的需要。所以當他們一旦進入集體生活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方麵就遇到了較大的困難,缺少“關心他人”的責任心和義務感。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給人帶來喜悅或煩惱,幸福或悲傷,順利或困難,成功或失敗,無論處於何種境地,人都需要別人給予相應的理解和關心。因此,培養男孩學會關心他人就成了成長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步。

倫倫是個七歲的小男孩,但他沒有獨生子女常有的那種專橫、霸道、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媽媽經常很高興地向朋友們說:“他的好脾氣和愛關心人是我們最大的驕傲。”

倫倫的父母正是認識到關心他人這一品質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倫倫的過程中,以身作則,有意培養。

1.父母要做關心別人的模範

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她說:“我和愛人都受過高等教育,知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成長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們一直嚴於律己、堅持正麵的教育。我們孝順長輩、關心親朋、鄰裏關係和睦,並且,盡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氣的同情心。”

每當逢年過節,倫倫的父母總給老人們買些東西,送些禮物,也經常主動幫助社區裏的一些有困難的人。對於這些,倫倫的媽媽說:“我們總是讓倫倫知道,還常常請他發表意見。”

2.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

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特別是夫妻之間相互恩愛、體貼;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愛心,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餐桌上,在給孩子夾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給對方也夾上一筷子;出門前,在給孩子整裝的同時,他們也不忘叮囑對方一句;外出購物,在給孩子買玩具衣物的時候,他們也不忘和孩子商量給爸爸或媽媽買一樣什麼東西。

3.學會與人分享

美國的父母認為,當孩子誠心誠意請家長分享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如果家長堅決推辭,哪怕隻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謝絕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沒有了謙讓和與人分享之意了。因此,作為父母,在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學會坦然地與孩子分享,成為與孩子分享的夥伴。

4.讓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

作為父母,不要總是擔心孩子受苦受難,擔心孩子遭受挫折。讓孩子學著承擔一些父母的喜怒哀樂,這也是培養孩子愛心的一種途徑。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美國,一般來說,父母不會刻意地去掩蓋生活的另一麵,常常會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去分擔生活的艱辛。他們相信哪怕隻是讓孩子了解、理解一下生活的不易,這樣也會促使他們學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學會關心別人。

5.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隻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知道關心體貼別人。所以,在培養孩子的愛心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地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