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懂得愛和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男孩的愛心
愛心是教育男孩最自然、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都天生有愛心,但孩子的愛心表現得並不明顯,這就需要做父母的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孩子。
當一個人學會了去愛別人的時候,他就有了一顆愛心。愛心,也就是關愛他人之心,它有許多外在表現形式,蘊含著深廣豐富的內涵。孩子從小就會受到各種愛心教育,如敬愛父母、尊重他人、熱愛祖國、善待自然、保護弱小等。毋庸置疑,這些包含著愛心的行為習慣的形成,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也有利於人們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使彼此間的交往更加融洽、更加友善。
然而,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這樣的孩子總是很難融入集體,父母如果再不加以正確引導,孩子就會難以感受到愛的溫暖。
一次,某幼兒園阿姨對她所教的中班進行心理測試,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一個小妹妹病了,冷得直哆嗦,你願意借給她外衣嗎?”結果孩子們半天都不回答。
當老師點名時,第一個孩子說:“病了要傳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該生病了。我生病了,我媽媽還得花錢。”
第二個孩子說:“我媽媽不讓,媽媽會打我。”結果,半數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種種理由,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妹妹。
這位老師實在不甘心這樣的結果,就回家問自己4歲的兒子:“一個小朋友沒吃早點,餓得直哭,你正吃早點,該怎麼做呢?”見兒子不回答,她又引導:“你給他吃嗎?”“不給!”兒子十分幹脆地回答。媽媽又勸:“可是,那個小朋友都餓哭了呀!”兒子竟然回答:“他活該!”
有一位8歲的小男孩在日記裏寫道:“爸爸媽媽都說我是太陽,可是我寧願做星星。因為星星有好多朋友。”
孩子之所以選擇做星星,是因為他認為星星會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努力發出自己的光彩,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共同組成美麗而迷人的星空。可見,孩子們心本善良,隻是需要父母的發掘和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從以下方麵培養孩子的愛心。
1.父親要教孩子愛母親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愛”的教師,孩子正是從父母彼此相愛、忠誠相待那裏感受到家庭之愛,並且將這種愛推及到別人身上。丈夫應該尊重並愛自己的妻子,以此來教育孩子尊重並愛自己的母親,因為孩子正是從愛母親開始擴大到愛老師、愛朋友甚至是愛不相幹的人。一個連自己的家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愛的人,是很難真正地愛其他人的。
2.教育孩子熱愛動物、熱愛生命
英國有句名言:“愛我者愛我的狗”,把狗等同於人,借用小動物啟迪孩子的愛心是最直觀、最便捷的方式。現代社會掀起“寵物熱”並非全是精神空虛,它是人類在人情淡薄的後工業社會中借用寵物來培育愛心的一種方式,其根本目的仍是呼喚美好的人性。而培養男孩健全的人格,借用小動物活潑可愛的天性來喚起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