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懂得愛和感恩 教育男孩要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人類普遍的本性,做父母的應該教育孩子要竭盡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做,會使人變得慷慨,變得高尚。
一般情況下,由於急需幫助的人,多是遭遇某種危險的人。對於這樣的人進行幫助,也許會使得自己惹禍上身,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教育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就不管不問,當做沒發生一樣。
康康是個8歲的小男孩,他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受到爺爺奶奶的百般嗬護,也就形成了他隻知道保護自己,不知道關心幫助別人的性情。
回到爸爸媽媽身邊,他也是無論在家長還是在學校,都是獨來獨往。有一次,康康去公園玩,把一串鑰匙丟了,回來後十分懊悔。爸爸媽媽一旦上班去了,沒有鑰匙,自己就無法開門。後來,媽媽勸他到失物招領處去看看,康康卻根本不信有人會管這樣的閑事。於是,媽媽便給失物招領處打了電話,果然有一串這麼個鑰匙。媽媽帶著康康去失物招領處領回了自己的物品,工作人員還告訴康康這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撿到的。媽媽又帶他參觀了失物招領處,康康看到許許多多擺在他麵前的失物,似乎有所領悟,感歎道:“果真有這麼多的人管閑事啊!”
後來,康康撿到東西,也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還給失主。在路上,碰到需要幫助的人,他也是盡自己歲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人。在媽媽的悉心教導下,康康總算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好習慣。
其實,家長應該教孩子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以便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救助他人。
1.幫助傷者
男孩在遇到受傷的人時,千萬不要驚慌。應當先邀請多人一同上前,快速保護,圍住傷者。然後堅決果斷撥打專業救助機構110和120。
這時,教育孩子切記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可自己進行救治,因為孩子都沒有醫學常識,有些急性病或骨折病人根本不能胡亂搬動、顛簸或背著跑步前行。如果不具備邀請多人上前的條件,需大喊旁人見證,請目擊證人留下電話,也是非常重要的。
2.拾金不昧
如果路遇一疊錢或錢包,請立即大大方方地邀請旁人,共同見證,一起交給警察或相關失物認領機構。盡可能不要自己獨立處理。當然,如果隻是一張錢幣,就無所謂單獨不單獨了。
3.製止偷竊
無論是在公車上,還是在大街上,看見偷竊行為,可以撞一下失主或故意踩一下她的腳,或者在失主身邊故意大聲給朋友打電話,引起失主警惕即可。一般失主警醒了,小偷就很難再下手。
4.看見偷車人或行凶歹徒
看見行凶或偷車的歹徒,如果自己同行人很多,可以上前製止。如果不是,請立即到隱秘處撥打110,將歹徒行凶的地點和歹徒的特征敘述清晰,即便警察來時,歹徒已經跑了,警察也可以根據罪犯特征實施抓捕。
5.陌生人問路
堅決不上問路人的車,遠離問路車輛,大聲回答即可,又幫助了可能需要幫助的人,也因為很大的聲音,可引起周圍很多人注意,使自己沒有危險的可能。重點是教育我們的孩子,遇見騎摩托或開汽車的問路人,一定保持1米距離,更不能上陌生人的車,即便是幾個小夥伴一起也不行。
父母應當積極教導孩子幫助別人,可以參考以下途徑。
1.處事積極
要幫孩子了解如何助人,光是告訴他哪些事不可以做是不夠的,你應該鼓勵他行事積極、懂得冒險。
2.解釋原因
就像孩子得由大人告訴他們打人、罵人是很不好的一樣,他們也有權利知道幫助別人是多麼好的一件事。譬如:“如果你也把你的小車讓妹妹玩,你就不會讓她覺得好傷心,她會很高興!”
3.給男孩機會,讓他去幫助別人
培養孩子對周圍人事與經驗的敏銳感覺,並讓他們去嚐試自己所學到的。例如:假設哥哥或弟弟不舒服,或小朋友生病了,讓他去照顧,從經驗的累積中會使他了解什麼是“幫助”。在幼兒園,應教育孩子關心幫助射的小朋友,當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動扶起來,並加以安慰。在這種舉動中,將會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