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男孩要煉著養,讓他懂得愛和感恩 讓男孩懂得分享
愛因斯坦說:“你們應在同伴的幸福和喜悅中分享幸福,而不是從人與人的悲慘衝突中得到幸福!”分享是一種智慧培養一個出色的男孩,需要讓男孩懂得與人分享的道理。
古人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講得就是分享。如果男孩懂得把快樂和別人一起分享,那麼不僅會使別人快樂,男孩自己也會更加快樂,所以說,分享是一種快樂的體驗,這就是分享的力量。
讓男孩懂得分享快樂,這樣,他的一份快樂會變成更多的快樂,同時,還會帶給別人快樂,孩子和分享他快樂的人的友誼會更加牢固,這就是分享的益處。男孩學會了分享,可以分享生活和學習中的快樂,分享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分享自己情緒的感受,分享自己內心的想法……有分享,孩子就能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大家共有的成果。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以群體智慧來探討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樣無形間又培養了孩子相互協作的精神,能夠促進大家共同學習和進步。
讓男孩學會分享,無異於為孩子求得一生的財富。做父母的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就要注意培養孩子這種分享的意識。分享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對物質和金錢等有形的東西的分享,其中還包括對思想、情緒、情感等精神產品的分享,甚至還有對義務和責任的分擔。
培養男孩的分享意識,讓孩子學會主動與人分享,又樂於與人分享,這要經過一個過程,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這期間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以正麵的引導,提供分享的機會,讓孩子親身體驗與人分享的愉悅感受,同時我們還需適時激勵,促使孩子產生與人分享的強烈願望。
曾經有教育專家指出,對孩子而言,培養他們的分享意識,實際上就是對他們進行人格教育。因為如果孩子沒有這種分享意識,難免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就不會與人友好相處,當然就更談不上未來的團隊合作了。所以,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分享意識的培養。
1.盡早給孩子灌輸分享意識
要從男孩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分享意識,要正麵勸說、引導孩子的分享意識。比如當孩子願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時,願意把自己的零食拿給其他孩子吃時,我們就該及時表揚他,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會獲得讚美的。慢慢地,在以後遇到相同的情形,他就會這樣做,逐漸地,孩子的分享意識就培養起來了。
所以,我們要注意給孩子提供分享的實踐機會,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需要多人參與的玩具,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分享的快樂。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就是不要用批評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有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後,會故意與父母對著幹,這樣做會得不償失。
2.給孩子營造分享的氛圍
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還要特別重視分享環境、氛圍的營造,讓孩子體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我們要努力讓孩子身邊所有的人、物、事件,甚至是和睦的鄰裏關係,統統構成他的成長環境。當孩子周圍的這種環境中充滿了分享的意識、行為、情緒和氛圍,孩子就會有一種分享傾向,這種分享傾向就會自然而然地讓孩子的分享意識從心底產生。
在家庭中,在鄰裏關係裏都融入這樣一種氛圍。比如從家庭的氛圍做起,家中的食物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獨占食物,這一點我們可以多創設“孔融讓梨”的分享氛圍,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行為帶給家人的快樂。家長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有意義的事講給孩子聽,讓他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分享,慢慢地,孩子也學會把自己高興的或傷心的事講給家長聽,讓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靈感受。
3.承認男孩的所屬權
雖然男孩能夠學會分享,但它對孩子來說是個很難理解的觀念。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讓別人玩時,一定要使他有足夠的時間玩自己的玩具。這就相當於是在告訴他,對於這個玩具,他具有充分的所有權。承認孩子的所有權會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製之下的。
4.對男孩每個慷慨的舉動都要表揚
家長要堅持正麵引導,對於孩子的點滴進步,要及時鼓勵,並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否則,孩子會變成“兩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