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門在外莫大意——戶外安全篇 016.吃錯了食物會中毒
——預防孩子食物中毒
如今食品安全問題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病從口入”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由於小朋友們還處在快速生長和發育中,一旦吃了不幹淨或者不健康的食物,極易出現食物中毒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因為吃了變質、有毒的動植物而中毒的事件時常發生。尤其是在夏季,氣溫較高、細菌生長快,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對孩子的危害較大,輕者引起上吐下瀉,重者危及生命,所以應當早期發現,及時搶救。
由於孩子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孩子的日常飲食並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飲食習慣進行,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往往會忽略這一點,這讓孩子在日常飲食中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事故。
【場景小故事】
媽媽被小萱的嘔吐聲和哭聲驚醒了,她起床一看,小萱在廁所把午飯全吐了個幹幹淨淨,嘴邊還流著許多“絲”一樣的東西。這個場麵可媽媽嚇壞了,連忙問小萱怎麼回事?小萱哭著說:“我喝了檸檬水就吐了,嗓子可疼了。”聽她說完,媽媽連忙倒水讓她漱口,並讓她喝水稀釋腸胃。她拿起小萱剛才喝剩下的檸檬水看了看,又著急又生氣地對小萱說:“你為什麼不仔細看一下,這是過了保質期的飲料。”小萱的胃還因此疼了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得。看到小萱那麼的不舒服,媽媽在心疼之餘也責怪自己,當時應該及時把這些過期的飲料扔掉,避免孩子不看日期誤食後中毒。
【安全知識課堂】
2歲到8歲的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對於外界事物缺乏判斷力而且很好奇,如果家長不看管好,很容易發生意外。類似孩子中毒的事件還有很多,急診上經常遇到,有誤吃成人用的精神用藥、降壓藥、體溫表、化妝品等,總之孩子是逮著什麼吃什麼。
食物中毒是指因吃了含有毒素或細菌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吃同一來源食物的人群可引起集體食物中毒,但由於各人體質不同,適應能力有強弱,發病也有先後。一般來說,孩子年齡較小,抵抗力弱,受到的傷害會更大。食物中毒的一般特征是:惡心、嘔吐、腹瀉、稀水樣便,與急性腸炎基本相似。嚴重的伴有發熱、脫水、心血管功能障礙甚至死亡。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懷疑自己食物中毒的情況下采取以下方法自救:
1.如果孩子一人在家,發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要立即報告家長;若病勢過猛,即敲鄰居家門。請求幫助送往醫院。必要時爬也要爬出門外,至有人過往處呼救,即便昏倒也要倒在戶外,讓路人發現。
2.一邊尋求別人的幫助,一邊用筷子或勺子刺激咽喉部引起嘔吐,或用手攬摳喉嚨,以便把吃下的食物吐出來。
3.如果吃了變質的魚蝦引起食物中毒,可以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
另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以下幾點,以便預防食物中毒:
1.飯菜要盡量現做現吃,避免吃剩飯剩菜。
新鮮的飯菜營養豐富,剩飯菜在營養價值上已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營養豐富的飯菜,細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熱不夠,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孩子吃後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急性腸炎的症狀。因此,要盡量避免給孩子吃剩飯菜,特別是剩的時間較長的飯菜。隔夜的飯菜在食用前要先檢查有無異味,確認無任何異味後,應加熱20分鍾後方可食用。
2.有些食物本身含有一定毒素,需正確加工才能安全食用。
比如:扁豆中含有對人體有毒的物質,必須炒熟燜透才能食用,否則易引起中毒;豆漿營養豐富,但是生豆漿中含有體難以消化吸收的有毒物質,必須加熱到90度以上時才能被分解,因此豆漿必須煮透才能喝;發了芽的土豆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使人中毒,不能給孩子食用。
3.盡量不要給孩子吃市售的加工熟食品。
加工熟食品如各種肉罐頭食品、各種肉腸、袋裝燒雞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劑和色素,容易變質,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而且有些此類食品的生產者未經許可,加工條件很差,需要格外小心。如果選用此類食品應選擇在較正規的國營超市購買。食用前必須經高溫加熱消毒後方可。
4.避免讓孩子誤食過期食品。
已經買來的食品也應盡快給寶寶食用,不要長期放在冰箱裏,時間長了也有可能會超過保質期。還要認清食品的貯藏條件,有的食品要求冷藏,有的要求冷凍,不能隻看時間,食品在冷藏條件下存放10天與冷凍條件下存放10天完全是兩個概念。
吃的東西我們每一天都在接觸,要想預防食物中毒,這就要求家長一定要細心,對孩子吃的食品一定要多加注意!更要讓孩子養成注意食品安全的好習慣,如此一來便能把細菌扼殺在“繈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