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門在外莫大意——戶外安全篇 019.小孩也會暈車
——防範孩子暈車
很多父母想趁著假期帶孩子出遊,然而他們也許不會想到,在車馬勞頓中,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暈車,所以做好防暈功課至關重要。
暈車醫學上名為“暈動症”。2歲以下的寶寶幾乎不會暈車,3~12歲的寶寶是最容易暈車的。暈動症與耳朵中有平衡功能的前庭器官的興奮性有很大關係。4歲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處在發育階段,4歲後不斷趨於完善,16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暈車症狀比大人重,也更普遍。專家認為,孩子本身的內在原因,如睡眠不足、胃腸不好、頭痛感冒等,都易誘發暈動症。如果車輛顛簸得厲害,就有可能導致寶寶前庭器官興奮性提高,引起暈車。所以,帶寶寶乘車外出,需要做一些預防暈車的準備。
過去人們認為寶寶愛暈倒是因為營養跟不上,體質太弱,但是現在不同了,生活越來越好,但仍有寶寶會暈倒,原因常常也是各不相同。孩子暈車,大一點的會訴說不舒服,靜靜地蜷縮在一旁,眼睛緊閉,雙手緊抓座椅,並有惡心、嘔吐、煩躁的表現。而嬰幼兒不會說話,他們隻能通過一些異常的舉動來表示。比如手舞足蹈、哭鬧、煩躁不安、出汗、嘔吐、麵色蒼白、抓緊父母不鬆手等,此時應想到是暈車了。
這些症狀一般在下車後會得到好轉,暈車是因孩子的耳內前庭功能不適應車船無規律震動引起的。可在乘車前半小時左右口服暈海寧或其他鎮靜藥。另外,在空閑時,可帶孩子去乘車或到公園玩一些旋轉或顛簸的遊戲。通過鍛煉,慢慢會好的。有些孩子犯暈車病,這是生理上的一種反應,可能是耳內半規管對振動過敏。
內耳前庭器過於敏感是導致暈車的重要原因,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前庭一直在察覺人體的位置,調整身體姿勢,以達到身體平衡。兒童由於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前庭功能還不健全,對車、船等產生的不規則運動,哪怕是輕微的運動,都會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發生暈車。
【場景小故事】
十一放假,由於假期短,加之路途有些顛簸。於是君寶的媽媽就沒打算帶君寶回老家。怕路上太辛苦,小君寶吃不消。可能由於孩子太小的原因,硬是拉著媽媽要一起走,眼看著沒有辦法了,媽媽就帶著君寶上了回老家的火車。坐上火車,君寶的媽媽發現隔壁也有一位帶孩子回家的媽媽,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心想這下君寶就有小夥伴玩了!
火車剛發動時,小君寶興奮極了,在車上這兒摸摸,那兒看看,和旁邊的小哥哥也玩得興起。
隻是君寶突然聞到一股臭味,還以為是君寶拉臭臭了,急忙拉開紙尿褲一看,沒有。君寶媽媽放心不少。可盡管確認了君寶沒有大便,但是那股臭味還是沒有散去。
這時候君寶媽媽扭過頭看他,卻發現君寶顯得有點煩躁了,突然間哇的一聲,吐了。接著便一直焉焉的,於是就帶君寶去了車廂比較通風的地方活動一下,君寶看起來好多了,但還是不肯吃東西,也不想不喝水。
回到座位上不一會,君寶竟然又吐了一次。這次吐完以後,君寶便安靜了下來,但是臉上還是有些蒼白。都說小孩子不可以吃暈車藥,君寶媽媽一時之間也想不出好辦法,隻能讓孩子這樣難受著。真是盼望火車開快一點,趕緊回家,這樣君寶就會舒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