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透過信息的現象看本質(1 / 2)

第二章 透過信息的現象看本質

不要一見樹皮,就對這樣的樹下起結論來。

——伊薇?康普頓

信息是管理者決策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決策的過程就是信息的獲取和分析過程。有了大量的信息作基礎,但卻沒有做出正確的分析,是不能進行正確的決策的。因為正確的決策來源於管理者對信息的分析、判斷,以及能否真正看到信息的價值。所以,管理者在決策的過程中,必須透過信息的現象看本質,去挖掘信息的真正價值,才能做出對的決策。

春秋時期,楚莊王準備討伐陳國,便派使者去偵察陳國的狀況。使者偵察後回來報告說:“陳國是不能討伐的,因為它城牆很高,護城河又深,積蓄的財物也很多。”

大臣寧國聽了使者的話,卻認為可以討伐陳國。他向楚莊王分析說:“陳國雖是個小國,但它積蓄的財物卻很多,這表明它的賦稅重,老百姓一定會對陳國的國君怨恨不滿。城牆高,護城河深,則表明民力肯定疲憊不堪。此時派兵攻打它,一定能夠大獲全勝。”楚莊王聽了寧國的建議,遂奪取了陳國。

這裏,信息情報相同,但由於見識的高低深淺不同,便得出了截然相反的決策意見。管理者對信息進行分析時,應從辯證的角度入手,不為表象所左右,要透過現象看到其本質。隻有掌握這一點,才能做出正確決策。

美國一家食品製造業,因信息不靈而舉步維艱。他們重金聘請亞利桑那大學威廉?雷茲教授為其提供具體可行的發展信息。

威廉?雷茲教授接受委托後,並沒有去在同行業中尋找發展機會,而是首先對亞利桑那地區的垃圾進行研究,這在一般人看來與信息毫無關聯,但威廉?雷茲教授就是在垃圾堆裏為這個企業找到了發展的信息。

威廉?雷茲教授對當地的垃圾進行了長時間的分析研究。他與助手們每天在垃圾堆中收集一些垃圾,然後把垃圾的內容依原產品的名稱、重量、數量、形式等予以分類。如此反複地進行了近一年的垃圾收集的研究分析。

威廉?雷茲教授說:“垃圾絕不會騙人,什麼樣的人就會丟什麼樣的垃圾。查看人們所丟棄的垃圾,往往是比市場調查更有效的一種研究方法。”而他通過對垃圾的研究,獲得了當地食品消費情況的相關信息。

比如,勞動者階層所喝的進口啤酒比高收入階層多,並知道所喝啤酒中各種牌子的比例;中等階層人士比其他階層消費的食物多,因為雙職工都要上班太忙了,以至沒有時間處理剩餘的食物。並依照垃圾分類重量計算,所浪費的食物中,有15%是還可以食用的。

通過對垃圾內容的分析,準確地了解到人們消費各種食物的情況,並得知減肥清涼飲料與壓榨橘子汁屬於高階層人士的消費品。

這家企業的管理者根據雷茲教授所提供的信息製定了經營的決策,組織投入生產,並迅速將產品推向市場,結果大獲成功。

全麵收集信息的同時還需要正確地分析這些信息。隻有正確的分析,才能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看清信息背後的價值,做出對的決策來;如果偏聽偏信,或為表麵現象所迷惑,決策就會失誤。

有人說“信息就是財富”,但並不是說信息簡單地等於財富。管理者麵對諸多信息,要善於看清楚信息背後的價值所在,並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這樣,信息才能等同於財富。

渡邊正雄是日本的一個小商人,每月的薪水僅夠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為改變這種狀況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立誌在自己向往已久的房地產方麵有所作為。為實現自己的這一目標,他先是到一家大的房地產公司,主動提出不要薪水,使公司接受了他這個既無房地產工作經驗,又無相關社會關係的人當了業務員。在這裏,由於自己的努力,渡邊正雄掌握了大量的業務知識,積累了很多經驗,關鍵是積累了很多人脈關係。於是,他辭去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