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崔永元——隨口就來的機智幽默 巧妙打斷別人的抹縫兒功夫(2 / 2)

如在《四世同堂說電影》一期節目中,當這家四世同堂的老奶奶興致盎然地侃了一個段落之後,崔永元接過話茬說了一句:“奶奶,咱們不說了,留一點急急他們。”

禮貌、尊重,加上適當的捧一捧,老奶奶的“演說”停得美滋滋,現場的觀眾聽得樂悠悠,話談的主題又在不知不覺中回到了現場。

跑題還有一種情況是,談話者出現了模糊,甚至不正確的認識,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及時打斷對方了。這樣的打斷更需要藝術性,既不能采取正麵批評的態度對對方進行糾正,也不能置若罔聞。看看崔永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怎麼做的。

在一次節目中,一位女觀眾說:“下崗了,希望找個工資較高、工作不累,離家又近的單位。”崔永元故作理解地說:“噢,咱們讓單位搬得離你家近點兒!”這位女工和大家一起笑起來了。

在《鳥與我們》中,有個關於養鳥的爭論。嘉賓譚宗堯提出:“誰有能力誰養”,崔永元問:“我們怎樣來考察他有沒有能力?”嘉賓:“考試呀!……”他的話音一落,崔永元一本正經地宣布:“待會兒討論結束,大家不要馬上走,我要對大家進行考試,由譚先生出試卷,考考你們誰有養鳥能力,誰沒有養鳥能力。”(眾人大笑)

針對此類情況,崔永元一般會采用“歸謬法”,就是誇大言語的不合理性,來暗示觀點中的謬誤。

其實,要想做到巧妙地打斷對方的談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鍛煉的地方。

首先,要學會傾聽。隻有用心聽了,才能聽清楚、聽明白對方說了什麼,說得對還是不對,是不是緊扣主題的。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其次,及時打斷對方。及時打斷對方可以不讓對方“跑”得更遠,但是,並不是說一發現對方跑題就馬上不讓對方繼續說下去,而是應該找對點,找對讓對方停止的點。一般來說,這個點應該是對方闡述的一個完整意思的終結點,否則對方說了半截,明顯沒有說完,你的打斷會讓對方很難堪的。

第三,不要直接否定對方。對方跑題了固然不妥,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直接讓對方閉嘴,更不能直接否定對方。最好是用含蓄的、暗示性的話來點醒、引導對方回到主題上來。

第四,不要生硬地打斷。再好脾氣、再有修養的人,在他談興正濃時,哪怕是已經跑題,你生硬地打斷都會讓對方不快,感覺不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