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遇到口誤時,該如何“絕處逢生”呢?
2 借意轉述。
有一次,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婚禮上,女主持人在宴會的中途竟出現了不可原諒的口誤:“各位來賓,今晚為新郎新娘送來花圈祝福的還有……”這還得了,如此喜慶的場麵,居然說出這等不祥之言!頓時,整個熱烈的場麵一片寂然,眾人相視,空氣簡直凝固了。男主持人低聲提醒女主持人,說溜了嘴,可老到的女主持人不慌不忙:“很抱歉,我原以為美麗的新娘是朝鮮族人,因為韓國人結婚時親友都送花……(雙手合抱,意味著‘圈’字)。”
借他義而加以轉述,成功地幫女主持人“突圍”。
女主持人借用另一層他類義項來詮釋巧解因口誤產生的“麻煩”,從而“死”裏逃生,走出窘境。
2超句補救。
一次,上海東方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袁鳴應邀到海口市主持“獅子樓京劇團”建團慶典。一上場,袁鳴就鬧了個口誤:“現在我榮幸地向大家介紹光臨獅子樓京劇建團慶典的各位來賓——今天參加慶典的有……海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南新燕小姐!”這時,台下緩緩站起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全場沉寂之後是一片哄笑……
袁鳴倒是很沉著,馬上接著說:“對不起,我這是望文生義了——不過,南教授的名字實在是太有詩意了。一見到南新燕三個字,我立刻想起兩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南飛的新燕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就像我們今天的情景:京劇一度是清末的宮廷藝術,是流行於我國北方的戲曲,但是現在已經從北方流傳到南方,跨過瓊州海峽,飛到海南——這又是一幅多麼美妙的圖畫呀……”(頓時掌聲、歡呼聲四起)。
口誤一旦出現,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而麵對口誤,用超出“口誤”句子本沒有的句意作延伸式的巧妙解釋,倒不失為上等之策。
袁鳴的巧妙之處在於:她在口誤的同時,順題立意,快速完成了新的命題構思——濃墨重彩描繪了兩幅畫麵:一是古詩之畫,意在讚美老教授名字寓有詩意;一是現實之畫,扣住京劇曆史的話題,緊密聯係“獅子樓京劇團”的成立慶典的現場語境,天衣無縫。
3將錯就錯。
某次婚宴上,來賓濟濟,爭著向新人祝福。新人的介紹人激動地說道:“走過了戀愛的季節,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常需要潤滑,你們現在就好比是一台舊機器……”
原本,他想說的是“新機器”,卻因為一時緊張說錯了,令舉座嘩然。一對新人更是莫名其妙。介紹人也發覺說錯了話,他馬上鎮定下來,略一思索,不慌不忙補上一句:“已經過了磨合期。”此言一出,大家都說:“原來如此,這個比喻用得好。”他又適時地加上一句:“讓我們大家一起祝願新郎新娘永遠沐浴在愛的春風裏。”這時,大廳內掌聲雷動,一對新人的臉上也笑開了花。
所謂將錯就錯,就是在錯話說出口之後,不動聲色,巧妙地將錯話繼續接下去,使聽者不由自主地轉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覺地順著說者的思維而思考,隨著說者的話語而調動情感,最後達到糾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