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董卿——博聞+親和力=大氣 堤內口誤堤內圓
俗話說,“人有失足,馬有亂蹄”,誰都會有失誤,每個人也都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播音員、主持人也不例外,雖然他們有著超人的口才和臨場應變能力,但是麵對億萬觀眾,總難免出現一些口誤。有些口誤並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有些口誤就會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看主持人怎麼給自己圓回來了,這也是最考驗他們口才的時刻。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董卿一直有著超強的親和力,深得觀眾的喜愛。在中央電視台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在為相聲《新五官爭功》報幕時,將“馬先生的兒子馬東”說成了“馬先生的兒子馬季”,引起輿論大嘩。
由於馬季的知名度,使得董卿的這次口誤看起來不可原諒。盡管大多數的觀眾表示了對她的理解,但是對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來說,僅僅得到觀眾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能利用機會將這次口誤化解掉,圓好了,那很可能給自己帶來長久的、很大的心理影響。因此,董卿抓住了機會巧妙為自己圓了這次口誤。
在這一年的在元宵晚會上,董卿也悄悄地耍了一把“小心思”。元宵晚會上,《新五官爭功》原班人馬再出山,又帶來群口相聲《五官評春晚》。也許是導演組刻意安排,也許是董卿主動提出,總之他們出場前的串詞還是由董卿來報。隻見她麵帶微笑,放緩語速,刻意在“馬先生的兒子”後麵拖長了音,並且加重了音調才接著說出後麵的“馬東”二字,引來觀眾會心一笑。
隨後馬東一登台,也略帶調侃地說:“為了我們爺兒倆這名字呀,董卿連年都沒過好,辛苦了!”這一搭一唱,既彌補了春晚上主持人小失誤的遺憾,也算是用“小心思”巧妙地給觀眾道了個歉。
董卿在這次口誤事件的處理上,無疑是聰明和成功的。
1選擇的時機很好。元宵晚會距離春節晚會也就半個月的時間,大家的關注點還在,很有些順勢而為的味道。否則,如果半年後找機會來圓,就會讓人感到有些作秀和刻意了。
2處理手法很巧妙。同樣的串詞,巧妙地在導致口誤的地方拉長音,放緩節奏,提起了觀眾的注意,大家都在豎著耳朵聽後麵會出現“馬季”還是“馬東”呢,然後她正確地接好後麵的“馬東”二字,讓觀眾會心一笑。這就有點兒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味道了,輕描淡寫中將口誤的影響化於無形。她自己也在這一緩一接中,圓了自己的口誤,救贖了自己的內心,事情也就到此圓滿終結了。這就是董卿口才的完美體現。
事實上,口誤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一般生活中的口誤也無傷大雅,相反還會博人一笑。如果在一些較為正式的場合出現了口誤,不能及時、巧妙地圓回來,那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而那些思維和語言機敏者卻能自圓其說,化險為夷,甚至變“廢”為寶。
司馬昭與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來報告:“有人殺死了母親!”素來放蕩不羈的阮籍信口開河:“殺父親也就罷了,怎麼能殺母親呢?”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嘩然,認為他“抵牾孝道”。知道口誤後的阮籍自有妙釋:“我的意思是說,禽獸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殺父就如同禽獸,殺母呢?那就連禽獸都不如了。”說得眾人無可辯駁,阮籍也免去了殺身之禍。阮籍對口誤的化解,比喻精當,真可謂四兩撥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