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誇張。
誇張,其實就是一種言過其實。指的是為了啟發聽者或讀者的想像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誇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
比如,畢福劍在《快樂驛站》中畫的極為誇張的漫畫;在“七天樂”中非常誇張的惡搞……
雖然都很誇張,但是不可否認,這種誇張是極富表現力的。如果用語言的誇張來描述一件事情,那就會展現在眾人麵前一副活生生的映像。
比如,有人這樣批評貪婪:
貪得無厭是一種醜,其特點是能撈就撈。這種能撈就撈的醜態,就像民間小戲《小住家》所描繪的,一個小媳婦回了一次娘家,臨走時就使勁地撈了一把,請看她的模樣:“當腰圍上半截布,身邊係上兩綹麻,三把漏勺胸前別上,背後再插把掏灰耙,下蛋的母雞揣懷裏,褲帶上結把毛驢拉,左手拿蔥右手拿蒜,豆角夾在手椏巴,茄子拴繩耳朵上掛,大蘿卜連根肩膀上搭,柿子辣椒裝袖筒,嘴裏含著根大黃瓜,天!這哪是媳婦回娘家,分明是鬼子掃蕩進村了!”瞧!這就是貪婪!比鬼子進村還可怕!
聽了這樣的話,就如同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站在自己麵前一樣。這就是誇張手法使得語言具有了更強的表現力的原因。
4引用。
引用有時候會增添語言的文采,讓語言變得文縐縐的,比如引用一句詩詞,有的時候,這種引用反而能夠更容易讓人明白說者的意思,起到了解釋的作用。比如:一位美學家是這樣解說“美”的:
在關於“美”的眾多定義中,有一個定義既樸實又深刻,這個定義就是:適度即美。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美就是“不多不少”!美就是“恰到好處”!比如人們著裝時,常將淺色襯衣的領子翻出來,使之與深色的外衣形成一種色調上的對比,這叫什麼?借用一句古詩表達,這叫“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隻不過千萬小心,這淺色的領子“隻能”是一個,如若翻兩三個出來或者更多,則隻會使人感到俗不可耐!注意,這個“隻能翻一個而不能翻多個”的道理,就是“適度為美”。
在人們的思想中,“美”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人們每天都能接觸到,但是未必能說得清;即使能說得清,對方也未必能聽得懂。但是,像這位美學家的說法,就引用了一句古詩,使得解說反而更加通俗易懂。相信看過一遍就能明白,也就記住了。
當然,通俗易懂不是將“話”方言化。方言是有很強的地域性的,尤其是一些非常地道的方言,不是那個地方出生成長的人,根本就聽不懂,別人自然要想聽明白就更費勁了。當然,通俗易懂也不是全說大白話、大俗話,該用的修辭手法同樣可以用,該引用的古詩詞一樣可以引用,關鍵在於表述的方式方法。所以,從傳播信息的需要來看,通俗易懂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說”的質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