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你說的為準。
“你說的為準”,言外之意是,說真話說假話你自己看著辦,你自己掂量著辦。對媒體來說,自然希望能夠得到真話,但是當事人肯定不會將自己的生活呈現在聚光燈下,自然會有所保留。至於說出多少,又保留多少,你自己看著辦。
麵對一個以口才著稱的名人,王誌這樣的對話和提問既深刻,又有效地避免了直接衝突。他用迂回的方式,用言外之意側麵敲擊,讓對方絲毫不敢怠慢。表麵上的平淡掩飾的是實質上的尖銳,每一個問題都直指核心。
王誌留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尖銳,有時候又有點不留情麵,讓采訪對象陷入尷尬、難堪。其實,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王誌的提問方式相當靈活。就像麵對於丹,更多的是通過言外之意來傳達自己的真實意圖一樣,要達到目的有多條路可以選擇。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說話蘊藏言外之意,達到旁敲側擊的目的呢?
1使用象征手法。
為了避免淺露的說教使對方產生心理抗阻,以致削弱表達效果,說話者可以選取某一富有特征性的具體事物來含蓄地表達與之相似、相近的意念、思想和情感,這就是象征。由於這種象征是憑借具體可感的形象來映現說話者的思想意向和心靈狀態的,因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啟發聽者的想像力,使他們透過這一象征物象去領會說話者想要傳達的豐富的“潛台詞”。比如,祖國母親;青年人是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等等。
2比喻手法。
比喻能使難懂的事理變得通俗易懂。比喻能增強語言形象性和表現力,說話者為了表達某種不易直說的事理,往往可以巧妙地通過設喻的方式進行含蓄的暗示,使聽者在形象的感受中領悟這一比喻的言外之意,從而大大豐富語言的思想內蘊。比如,季羨林老先生說:“我已經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遠有希望、有溫暖才行。”
3反語手法。
所謂反語,就類似於“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反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適應聽者的某種逆反心理,同時具有含蓄的幽默感。比如:“外國就是比咱中國好,你看在外國乞丐都穿西裝!而且他們都好有學問,都說外語呢!”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批評一些人的崇洋媚外思想。
4雙關手法。
雙關就是讓一個詞語同時兼有兩種意思,表麵上說這一個意思,內層裏含另一個意思。這種手法可以使語言充滿含蓄性和啟示力,從而傳達出耐人尋味的“潛台詞”意蘊。王誌與於丹的對話中,很多地方用的就是此手法。
5反問手法。
反問,就是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而且隻問不答,所要表達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都包含在問句之中,所以問句具有的言外之意,往往體現為從肯定方麵問意在否定,而從否定方麵問意在肯定,這就是反問的“潛台詞”效應。運用反問,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而且能夠啟發聽眾從言外之意中加深對事理的理解和認識。比如:王誌問於丹:你不就是媒體成就的嗎?
6省略手法。
省略,就是說話者在表達某一意思,不需要或不可能說盡的時候,就可以運用省略的方式給聽者以暗示。因為這種省略是在特定的語境前提下進行的,所以聽者很容易由此展開聯想,從而領會省略之中暗含的“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