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敬一丹——淳樸自然的娓娓道來 從容不迫的大度泰然(2 / 2)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是大文豪蘇軾求學做人的基本觀點。敬一丹也用不斷的進取實踐著這一至理。

她對自己有很清醒的認識,這種認識很大一部分源自對節目的高度責任感。她說:“我覺得,在我們這樣一個很大眾的節目裏,跟酷什麼的遠了一點,但是我能接受別人酷,比方說有一些賞心悅目的節目,以年輕觀眾為主要對象的節目,也挺好的,但是我隻能是欣賞,讓我在《焦點訪談》裏酷一下的話,我想大多數觀眾是不能接受的。我覺得我穿著是挺土的,也挺隨便的。但是,在節目裏頭,穿什麼樣的衣服也不是一點想法都沒有,比如說《焦點訪談》這樣的節目,是很大眾的,它大眾到了有的時候要有意識地遠離時尚。《焦點訪談》的觀眾中平民百姓居多,甚至有一大半是農民,尤其是有的時候,我刻意要求自己在穿著上,包括發式,都盡量大眾化,人家都說,你這發式怎麼十幾年如一日啊——我連剪頭發都不希望觀眾能看出來,就一點點剪,讓屏幕上的形象穩定。”

良苦的用心,全是出自對節目的負責和對廣大觀眾的責任意識。隻有心裏裝著觀眾的主持人,才能意識到這一點,也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是一種大度的修養。

談到風頭正健的一些年輕主持人,敬一丹中肯地評價說:“有的主持人特別適合做益智型的節目,比如說王小丫,我是絕對做不了的。還比如說劉儀偉,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做菜,但是他能講做菜,講得非常好,我就做不到。”她還特別談到了兩個她認為“為電視而生的”主持人,一個是撒貝寧,一個是崔永元:“撒貝寧參加主持人大賽的時候,我是評委,原來我一直覺得他是法律專業的,又是主持法律節目的,他一定是非常理性的人,結果主持人大賽的時候,我又看到他感性的一麵,這樣的人非常適合當主持人,我覺得他將來非常有發展。我最喜歡的主持人當然是崔永元,喜歡誰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一定要給理由的話,那就是自己沒有的就喜歡。崔永元身上的那種輕鬆和幽默,我覺得自愧不如,所以我就喜歡。我並不喜歡像我一樣在屏幕上那麼沉重的、嚴肅的主持人。”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人生態度,所以,她才能做到從容不迫、大度泰然。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裏,知道自己應該選擇怎樣的生活,很多的急迫、緊張、不安,都是源於無法清醒地認識自己。

敬一丹知道,一個女人事業再成功,家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她說:“別忘記,人的生死兩端既源於家也了於家,事業不過就是中間一段。”因此,在她心中,家庭永遠是第一位。

時刻感覺到事業上的壓力和危機,然後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清醒認識自己的不足和特點,發揮自身的優勢,然後時刻警惕不足;坦誠內心的想法,用一顆真心對人對事,贏得別人的信賴,然後從容不迫,堅持做自己;身負責任,心懷觀眾,用慈愛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娓娓道來,然後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這就是觀眾眼中從容不迫、大度泰然的敬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