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除了皇帝,所有的人都是權力的奴仆,一邊是荒淫享樂的無恥生活,一邊是你死我活、爭權奪利的無賴政治,明朝人民就生活在這種缺乏最起碼的公平和正義,毫無尊嚴可言的黑暗之中。
要了解專製體製下真實的人性,要了解明朝的三角政治,通過魏忠賢,是最好的途徑。
本書從魏忠賢入手,為我們揭秘了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明朝的專權宦官與皇帝和群臣的三角政治。
魏忠賢之所以能夠專權,在上麵的權力三角背後,他還掌握著一個權力三角,他通過女人和控製皇帝。
通過以上兩個權力三角,魏忠賢實現了中國宦官專權史上最大程度的專權。
魏忠賢通過女人來控製皇帝,然後又通過皇帝來控製朝野臣民。
魏忠賢是明朝專權太監裏最有名的一個。魏忠賢之所以能夠成為“九千歲”、“並帝”、“站著的皇帝”,一個個排除了他的政敵——大明朝的支柱和棟梁,毀天下書院,壓榨得怨聲載道,民變四起,導致內憂外患深重,到底是誰的罪過?明朝真的到底是毀在了魏忠賢等宦官和群臣的手裏,還是毀在了明朝皇帝的手裏?
通常,人們認為明朝亡於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朱由儉,但崇禎帝朱由儉上吊時感到非常冤屈。
崇禎帝臨上吊前恨恨不平地說:“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我們姑且不和崇禎爭論“君非亡國之君”是否公允,但“臣皆亡國之臣”卻是古今人所公認的明末朝政的事實。李自成在《登極詔》裏麵這樣評價明末朝政:“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意思是說,崇禎帝還不算太昏庸,但下麵的朝臣都是欺上瞞下,結黨營私,而一心為公、真正忠誠於皇帝的卻非常少。
事實上,崇禎朝如此,天啟一朝,也就是魏忠賢專政時,更是如此。崇禎一朝的政風隻是魏忠賢專政時期政風的延續,至於他當朝時的朝臣,不過是萬曆朝和魏閹專權時期熏陶出的學生。同時,崇禎朝蜂擁四起的農民起義也隻是萬曆朝和天啟朝即魏忠賢專政時期農民起義的延續。他雖然一手利用文官集團除掉了閹黨,卻又造成文官集團權力的膨脹,由於對外廷大臣的不滿,他重新重用宦官(王承恩)。
或許會有人替崇禎帝朱由儉叫屈:大明王朝明明是毀在魏忠賢之流的閹黨和權臣的手裏,這個責任卻要朱由儉來擔當,上天是何其不公啊!
事實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在早在崇禎登基之前,已經挖空了大明王朝的根基,那些有公忠心的朝臣都被陷害或靠邊站,天下老百姓被壓榨得賣兒賣女,官心民心盡失,大明朝隻剩下了一個空殼,因為在老百姓的心中,大明王朝早該死了。所以,說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大大加劇了明亡的進程,一點兒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