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格雷厄姆又榮升為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的合夥人。他繼續通過實踐積累更多的經驗。隨著他的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他的投資技術和投資理念日漸成熟。在格雷厄姆看來,投機並不是一項好的投資,因為投機是建立在消息上麵的,其風險非常高。當股價已升至高檔的上端時,很難說哪一隻股票沒有下跌的風險,即便是績優股也不例外。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基於事實本身的投資和基於消息的投機,兩者所蘊涵的風險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真的營運良好,則其股票所含的投資風險便小,其未來的獲利能力一定比較高。同時,格雷厄姆還認為,風險在股市上是永遠存在的,沒有風險就沒有股市,任何一個投資者要想成功,均需依靠行之有效的技巧來規避風險並進而獲利。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離開了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估公司,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資金規模為50萬美元。格雷厄姆在處理投資項目的同時,不斷地在投資刊物上發表關於財經問題的文章,文章內容幾乎涵蓋了整個投資領域。文章文字精煉,且有獨到的見解,深受讀者好評。格雷厄姆試圖通過在實踐中對投資市場的觀察、研究、分析,得出投資市場的規律性結論。為了便於將自己的觀點形成理論,格雷厄姆決定開山立說,在其有關投資理論的講授中整理、完善自己的理論。格雷厄姆選擇在自己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開設“高級證券分析”講座。在講座中,他不僅講授如何區分債券與股票的不同方麵,更重要的是講授如何運用價值指標、贏利指標、財務指標、債務指標、背景指標來對一個公司的資產、價值、財務狀況等方麵進行評估,證明其股票的投資潛力和投資風險。這些內容已涉及了格雷厄姆學說的基本方麵,實際上他的證券分析理論框架已初具雛形。
1929年,美國爆發戰後經濟大危機。格雷厄姆在華爾街慘遭重創和苦苦支撐的時期,也正是他關於證券分析理論和投資操作技巧日漸成熟的時期。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終於完成他醞釀已久的《有價證券分析》這部劃時代的著作,並由此奠定了他作為一個證券分析大師和"華爾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格雷厄姆經常扮演著先知的角色,為了避免投資者陷入投資誤區,格雷厄姆在他的著作及演說中不斷地向投資者提出下列:
1.做一名真正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認為,雖然投機行為在證券市場上有它一定的定位,但由於投機者僅僅為了尋求利潤而不注重對股票內在價值的分析,往往容易受到“市場先生”的左右,陷入盲目投資的誤區,股市一旦發生大的波動常常使他們陷於血人無歸的境地。而謹慎的投資者隻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才作出投資決策,所冒風險要少得多,而且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2、注意規避風險。一般人認為在股市中利潤與風險始終是成正比的,而在格雷厄姆看來,這是一種誤解。格雷厄姆認為,通過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而獲得利潤,甚至是無風險而獲利,這在實質上是高利潤;在低風險的策略下獲取高利潤也並非沒有可能;高風險與高利潤並沒有直接的聯係,往往是投資者冒了很大的風險,而收獲的卻隻是風險本身,即慘遭虧損,甚至血本無歸。投資者不能靠莽撞投資,而應學會理智投資,時刻注意對投資風險的規避。
3.以懷疑的態度去了解企業。一家公司的股價在其未來業績的帶動下不斷向上攀升,投資者切忌盲目追漲,而應以懷疑的態度去了解這家公司的真實狀況。因為即使是采取最嚴格的會計準則,近期內的盈餘也可能是會計師所偽造的。而且公司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對公司核算出來的業績也會造成很大差異。投資者應注意仔細分析這些新產生的業績增長是真正意義上的增長,還是由於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帶來的,特別是對會計報告的附住內容更要多加留意。任何不正確的預期都會歪曲企業的麵貌,投資者必須盡可能準確地作出評估,並且密切注意其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