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尋覓中國偉大的企業 估值之困:山頂還是山腰?(2 / 3)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則認為,中國人口紅利將在2013年結束。在這一較長的時期裏,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與此同時,資產價格也將大幅上漲;中國將保持巨額外貿順差,外彙儲備劇增,貨幣供應充足,從而令市場流動性充裕;由於勞動力市場條件寬鬆,資本回報在產值中的占比不斷提高。這些都將為中國股市上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更將資產價格上漲、股票市場的牛市行情和人口紅利聯係起來看待,他對中國人口紅利對資產價格上漲的推動作用,或者說股市牛市行情的結束時間的確定和伊曼紐爾?吉米內茲的觀點相似,即中國大牛市行情至少將持續到2010年前後。

上海福思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韜認為,按照人生的周期,30~50歲時往往是一個人購物、置業等消費能力最強的時期。中國的生育高峰出現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批人目前正好進入到30~50歲的黃金年齡段,形成對消費的強烈需求。這也正是目前股市中支持消費類股票持續走牛的決定性因素。他進一步分析認為,從“人口紅利”的角度看,在目前中國的證券市場中,由此帶來的市場機會主要表現在消費型與服務型行業上。在消費型行業中,可重點關注的是醫藥、食品飲料、旅遊餐飲、家庭與個人用品等相關行業及上市公司。對醫藥行業來說,目前國家正在加大力度,進行全民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無疑將進一步強化這一行業的投資潛力。在服務型行業中,應重點關注的是金融、房地產、百貨零售、信息技術、交運設施等相關行業及上市公司。以房地產為例,雖然該行業近年來一直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但是大量人口進入結婚和生育期,將形成對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與剛性需求相對應的則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剛性增長,因而這一行業近年來一直是越調控越增長的態勢。在房地產投資及相關建材行業增長得到支撐的同時,與房地產相關的家具、家庭裝飾等行業的發展也穩步向好。國家對這一行業的調控,隻會加大行業內的結構性調整,同時更給了一些上市龍頭公司(如深萬科、保利地產、中華企業等)的市場機會。而在服務型這一行業中,金融則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行業。不僅“人口紅利”對這一行業的發展帶來非常大的支持,而且稅製改革、人民幣升值更將大大強化這一行業的市場機會。預計未來3~5年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業績每年將保持20%~25%的複合增長率,而股份製商業銀行則將保持25%~40%的複合增長率。像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龍頭品種,更有望超越行業的平均水平,呈現高增長態勢。

--中產階級消費群的迅速崛起。中國的中產階級定義是什麼?是指人均年收入2.5~3萬元、家庭年收入7.5~10萬元,受過高等教育,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從事腦力勞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及其白領群體。目前,符合上述標準的人數占中國總人口比例約為13.5%。我們預測,到2010年,以上數字均將翻番。隨著中等收入階層崛起,中國消費率(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將不斷上升,將從2006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68%,並於2020年達到71%,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對於中國未來的中產階層的構成,美國著名谘詢機構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預計,從農村湧入城市的農民工這個群體到2011年將增至2.9億人,大約相當於當今美國的總人口。隨著這些人收入的迅速提高,他們也將成長為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其人口數到2025年將高達約5.2億,相當於那時中國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們的調查表明,買房、購車、自費旅遊將是當今乃至未來中國中產階層的三大消費熱點。目前的中國中產階層還沒有形成一個實力群體,這正好說明中國中產階層消費的巨大潛力。今後幾十年,中國消費結構升級與經濟擴張將形成新的良性循環表現為如下過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帶動房地產業、汽車製造業等一批相關產業增長——提高經濟活動的總量水平——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和鄉村城市化——農民收入提高並在較低檔次上形成消費需求——為加工業、原材料工業和建築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國民經濟進入擴張性時期。

中國大國崛起也確立了中國世界製造業中心地位,產業的垂直延伸不僅能培育出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也使得中端製造業、上中遊資源資本品行業麵臨巨大的內外需求拉動力;伴隨著城市化和重工業化大背景,高級服務業在信息技術武裝下獲得了長期生機。隨著中國大國崛起,雖然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表現差強人意,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的引擎力量將逐步顯現。近幾年的進口結構變化趨勢表明,中國產業邁向垂直一體化,製成品、機械與交運設備等出口規模加速擴大,表明包括中端和終端在內的產業鏈群在中國已經形成。

中國大國崛起的估值邏輯在於,內外因素驅動下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不僅增強了中國國際競爭力,也使得和中國大國崛起直接相關的行業大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快速回升,成長質量快速提高,估值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