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尋覓中國偉大的企業 偉大投資時代的價值大藍籌(1 / 1)

第三章 尋覓中國偉大的企業 偉大投資時代的價值大藍籌

2007年一整年對股指期貨推出的預想,引發了中國權重大藍籌的一次次行情,更引發了廣大投資者對這些權重大藍籌股未來何去何從的聯想。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過程,大權重行業龍頭在模擬指數的優化組合中,由於更為顯著的“權重溢價”而蘊含著超額收益。我們預計,借股指期貨推出的東風,中國股市的大市值、大壟斷、大藍籌股的時代正在到來。

事實上,從2006年年底大盤藍籌股行情開始,市場可能已經發生了實質性改變。9 月下旬開始,國航、大秦、招行等一批藍籌股出現了罕見的大行情,10月起隨著工商銀行的上市,更將股市行情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點。2007年5月30日長黑後,中國股市先後兩次再次掀起氣勢恢宏的大藍籌股行情。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市場的發展,中國股市裏大量非藍籌將被迅速邊緣化,而代表中國股市中“二”的大藍籌股將迅速崛起並竄升。我們關心的指數或者說大盤已經逐步屬於接近20%—30%的股票了,而且這個比例還將降低。很多個股正在喪失和大盤的關聯,資金正在迅速地向少數股票集中,,機構在市場中漸漸取得了相對的控製權和決定權。根據統計,現在基金控製的市值可能已經超過A股可流通市值的35%,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而很多非主流機構和大資金也紛紛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開始向主流品種靠攏。

這一過程絕非中國僅有現象,而是所有已經走過這一過程的發達國家和新興準發達國家或地區共有的必然現象。曆史上,在“美國世紀”勢成的時候,就造就了舉世公認的偉大企業:杜邦、沃爾瑪、波音、花旗集團、JP摩根、通用汽車、微軟、通用電氣、IBM、可口可樂等等。如今,中國正在邁向“中國世紀”,隨著中國大國脈動和大國崛起,中國股市“二八現象”正在或還將反複主導未來的牛市過程。

那麼,究竟什麼是大藍籌?

大藍籌一定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稀缺性。藍籌是時間的積澱,沒有曆史的企業不能稱之為藍籌,藍籌股的曆史性決定其稀缺性。在資金不斷流入市場,資金管理日益專業化,藍籌股的穩定性、確定性、可預測性特征使其成為重要配置標的。從上述供給需求矛盾看便成就了大藍籌股的溢價:這一現象在完善的市場條件下不僅存在且必將長期存在。中國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形成大藍籌的長期交易溢價和長期投資價值。

大藍籌一定是大型公司的股票。藍籌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受到大宗資本和主流資本的長期關注和青睞,以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公司市值等指標來衡量,企業規模是巨大的。

大藍籌一定不會誕生在邊緣行業。大藍籌承載的是“產業與民生”甚至“國家的光榮與夢想”,所以但凡大藍籌通常都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中,例如寶鋼股份、中國國航、工商銀行、中國石化等。

大藍籌一定擔當著產業領袖的角色,是產業價值鏈和產業配套分工體係的主幹和統攝力量。不僅在規模上,在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上都是這個行業的代表。大藍籌一定不是地方性公司的股票。沃爾瑪、麥當勞、可口可樂等一些美國巨型公司,都是跨國公司帝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大藍籌公司無一例外地都會將人力資源、原材料、技術力量這些生產要素全球配置。

大藍籌一定會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藍籌公司都盡量維持一個穩定的、連續的和市場認可的紅利支付水平。他們往往按季度或者按年度定期給股東派發紅利,當預期業績不足以支持的時候,它們則可能考慮用派發過去未分配利潤的方法來維持紅利分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以保持公司股票的市場形象。

大藍籌一定是能夠有效抵禦市場風險的。作為大藍籌公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能夠有效抵禦市場波動風險,而大藍籌公司抵禦風險和財務危機的重要手段就是通過管理債務結構和資產結構來實現。2007年“5.30” 股災,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就是屬於這類能夠抵禦風險的巨型公司。在股市中,如果投資安全是第一位,賺錢才是第二位的話,那麼還有比像工商銀行這樣的股票更值得信賴的嗎?早些前,國內房地產業經過宏觀調控,很多公司出現了虧損,而萬科一直保持穩定的利潤增長。正是由於藍籌公司有極強的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長期投資策略的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