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科學家索爾也發現了二氧化矽和癌症間的關係,也就是含二氧化矽越高,患癌症的人越少。此外他也指出,當水是硬水時,癌症發病率就低。因此,喝高TDS和高硬度的水,心髒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就低。
長久以來,人們對飲用水有這樣一個誤解,認為水的純度越高對身體越有益,所以人們在進行飲用水處理時往往會采取一些極端手法將飲用水純化,而在純化的過程中有很多有用物質都被破壞了,這種破壞對碳酸鈣和二氧化矽尤為明顯。所以基於二氧化矽和碳酸鈣對人體的有利作用,在處理生活飲用水時,應該避免對這些物質的破壞。
另外,伯頓的科學研究還表明,水的pH偏堿性是另一個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性因素。過去沒有幾項研究考察過pH對健康影響的正作用或副作用,他的論述提醒人們注意到了醫學家斯科瑞德的一個發現,他的研究發現偏堿性的水引起的心血管病少於偏酸性水。許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軟水是一種腐蝕性的水,它能溶解水管上像鉛和鎘之類的物質。但是引起水產生腐蝕性是pH,而不是軟度,因此堿性水是不會使鍍鋅管或PVC(聚氯乙烯)管上的重金屬或化學物質溶解到水中的。
所以綜合上述研究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積極的結論:飲用含大約300毫克/升、有硬度、pH偏堿性的水會降低癌症致死的危險。
喝水能防治大腸癌
大腸癌在以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等為主的歐美國家發病率較高,其原因與飲食有關。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在提高,與此同時患大腸癌的病人也不斷增多。
防治大腸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量外,健康飲水是關鍵。因為水在體內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質、脂肪、糖類,轉化成身體所需的形式供應身體各個部位。而且水具有將身體多餘脂肪排出體外,潤滑大便的作用。
台灣長庚大學在對326名33歲至80歲的從事各種工作的男性進行對比實驗後發現,凡是日常生活中多喝水者,患結腸癌或直腸癌的比例比不經常喝開水者要低92%,由此我們能夠看出,飲水除了能幫助新陳代謝之外,還能令男士減少患腸癌的幾率。
如果平時飲水不足或身體脫水就會導致食物中的高蛋白質、高脂肪無法及時被水解而儲存在體內,然後會與腸道內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質結合,在腸道厭氧菌作用下分解產生胺類如亞硝胺、酚類、氨類、偶氮苯等化學致癌物質,還產生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氫等毒性產物。
而且高脂飲食不但可刺激膽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進腸道內一些厭氧菌的生長,膽固醇和膽鹽經厭氧菌分解形成不飽和膽固醇,如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在腸道內都有增加,而這兩種物質均是致癌物質或輔癌物質,因此可導致大腸癌的發生。
同時,如果食物中缺乏纖維素,腸道運動減慢,人體不能及時將這些致癌物質或有害物質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而使大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延長,使大便中的這些致癌物質與腸道黏膜的接觸時間延長,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
所以在減少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食物的同時,喝水和多食高纖維食物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
防治大腸癌的健康的喝水法是:早上一睜開眼睛就立即喝水,此時喝下的水分80%被小腸吸收,10%被大腸吸收。身體在還沒有進入活躍狀態前,就會有部分水分進入糞便中。而起床後,經過一段時間,水分就被小腸吸收了。比較適宜的量是清晨兩杯水,溫度在60℃~80℃,不要喝隔夜的水,因為放了一夜的水中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而且水太冷對胃部刺激太大,會出現胃痛。
另外一點是多食纖維素食品:英國營養學家建議,每天應該至少攝入35克以上的纖維素,才能起到預防和保健的作用。根據粗略的計算,一碗麥片含15克纖維素,一片全麥麵包含2克纖維素,一根香蕉含3克纖維素,一個蘋果含35克纖維素。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三餐食物,保證攝入足夠的纖維素。
那麼究竟什麼食物是富含纖維的呢?各種帶皮的穀物、豆類、蔬菜、水果和堅果都含有纖維,而肉類和奶類食品卻不含纖維。另外建議:
1.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製品、瘦肉、海產品等,補充維生素E;
2.注意攝取麥芽、魚類、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3.注意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用以補充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4.如果因各種原因,難以保證上述食物的攝入,可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合劑。
健康小貼士:主要致癌因素一覽表
致癌因素占癌症總死亡%範圍 平均值煙草25~4030 食物/肥胖 10~40 30 感染因子 5~20 10 生育和性行為 1~13 7續表
致癌因素占癌症總死亡%範圍 平均值 不活動的生活方式 1~7 5 遺傳因素 1~10 5 職業 1~15 4 飲酒 2~4 3 環境汙染 1~5 2 離子射線/紫外線 1~3 2 藥物及醫療過程 05~3 1 食鹽/食品添加劑 05~2 1注:表格摘自河南省腫瘤研究所陸建邦論文《癌症危害大,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