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就是環境的產物
孩子就是環境的產物。
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
如果兒童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
如果兒童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
如果兒童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
如果兒童生活在忍受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忍耐;
如果兒童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
如果兒童生活在讚揚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提高自己的身價;
如果兒童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
如果兒童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他就學會信任他人;
如果兒童生活在讚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
如果兒童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
——心理學家諾爾蒂
可以說,孩子的成長與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孩子小時候大部分時間在父母身邊度過,所以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
家庭環境是指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家庭成員的語言、行為、感情的總和。一般認為家庭環境隻是成員結構、生活水準、居住條件、父母職業等。其實,家庭環境應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是孩子心理素質形成的最重要的場所。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是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
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環境,人尤其如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著名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創始人布倫納就提出了“發展是人與環境的複合函數”,可見環境的巨大作用。
教育從來都是在點點滴滴中,悄無聲息地滲透進行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就是環境的產物。
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環境、語言環境等,都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西方諺語說:“環境比遺傳更重要。”
而在兒童時期,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生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周圍的這個小小的空間,這個空間由他經常接觸的最親近的人組成,他在這個空間裏成長發育,像海綿一樣吸取著這個空間環境所能給他的一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兒童感受到的東西就是他能接觸到的現實,現實再演變為經驗,最後漸漸學會從經驗中產生自我。在同別人的接觸中,他會反複應用他的經驗,排斥同他的經驗相悖的東西。
兒童時期是決定孩子一生成長的最關鍵的時期。如何為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美好而健康的生活環境,用完美的環境來塑造優秀的孩子,將是我們必須研究,也必須完成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