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貌教育不能單靠講道理,也不能指望孩子明白了道理就一勞永逸了,要非常耐心地指導具體的文明禮貌語言和行為。禮貌的話要一句一句地教,文明的行為要一個一個地指導。
案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1935年,17歲的蘇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他熱愛教師職業,從開始教師生涯的第一天起就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勤奮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最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育理論體係。
1蘇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德育在人的全麵和諧發展中占主導地位。他提出了德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孔子 (1)必須從兒童幼年起就培養基本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要培養兒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的情感,學會同情人、關心人、尊重人,善於考慮和照顧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
(2)培養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隻有在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成為教育工作中的真正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 道德情感就是個人對各種事物、現象的態度,它包括敏感性、同情心和義務感。敏感性是指通過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明確的是非感,愛憎分明,能夠細膩地體察事物的本質和別人的情感,能夠勇敢地為維護真理而鬥爭。同情心就是善於同情、關心、尊重他人。義務感體現在對祖國、對人民、對工作、對他人的勞動等的態度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義務感是德育內容的核心,應教育青年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作貢獻。
(3)培養兒童確立堅定的道德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把道德信念看作德育的基礎,認為德育的成效與道德信念的堅定性成正比。
(4)培養兒童樹立高尚的道德理想,這是德育的最重要任務。
在德育的實施方麵,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德育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必須貫穿於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麵。一方麵,他為帕夫雷什中學製定了獨立的德育大綱,建立了與學生進行道德談話的製度,編寫了供教師用的道德教科書和供不同年齡學生閱讀的道德文選。另一方麵,他又強調德育必須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要把課堂上傳授的各種知識轉化為學生的信念;教師要教書育人,使教學與教育有機地統一。因此教師講課必須有針對性,必須防止學生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的實踐證明了通過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能有效地實施道德教育。帕夫雷什中學的教師很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常帶領學生郊遊,在認識大自然的同時認識社會和生活,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學校還組織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互相幫助,為孤寡老人送溫暖、送親情;關心和幫助軍烈屬和病人等。蘇霍姆林斯基還讓學生從小就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勞動。在他的學校中,連一、二年級學生都會培育果樹、飼養家兔、選種、種菜、養花等。勞動的歡樂對兒童產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這是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感的源泉。
2蘇霍姆林斯基的智育觀
智育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明確提出智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是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智能,通過智育形成學生的科學世界觀,發展其認識和創造能力,培養全麵和諧發展的公民。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傳授科學知識是智育的重要任務。首先,教師必須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各門學科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礎知識。這種知識能長期保持在學生的記憶中,是學生發展、加深和充實其知識的基礎。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麵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
——蘇霍姆林斯基 其次,教師必須加寬學生的知識底子,讓學生學習那些不必牢記但必須了解的知識。這種知識越多,基礎知識掌握得就越牢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關鍵是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細致分析和準確判斷,使學生的知識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係。
——波利壓 發展智力就是要培養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蘇霍姆林斯基智育理論的主線。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就不會有智力的發展,智力的發展有賴於科學基礎知識提供的養料。同樣,不發展智力也就沒有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智力的發展為學習科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兩項並存的目的和任務,然而,智育的主要目的是開發智力,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開發智力的教學才是最完善的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很重視智能的培養,提出智能是知識、技能、智力三位一體的“合金”的論斷。所謂智能是指進行智力勞動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即讀、寫、算和表達能力。隻有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學習;否則,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任務必然會落空。
3蘇霍姆林斯基的體育觀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體育理論中,體育的首要任務是增進學生的健康。蘇霍姆林斯基研究了健康狀況與智力水平的內在聯係,發現85%的學生學習落後是健康不佳造成的,而健康狀況又與精神狀態密切相關。如果學生在學校中體驗不到學習的歡樂,死記硬背各門學科的知識,背著沉重的精神包袱學習,必然會使學生身體發生病變。健康是保證學生和諧發展的基礎,帕夫雷什中學采取各種措施去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其中包括:創造有益於健康的環境,建立有益於健康的作息製度,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按教學大綱要求進行體育教學,讓學生掌握衛生保健知識,重視體育比賽對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優美道德情操、提高學生審美修養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確信,體育就是為健康而奮鬥,就是為學生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麵得到和諧發展而奮鬥。
4蘇霍姆林斯基的美育觀
蘇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稱作“情感教育”。美育通過各種特有的手段和途徑,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的任務是教會學生認識美,在此基礎上培養美的情操、美的修養,塑造美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文學作品、繪畫等對美育起著巨大作用。他在強調培養審美修養的同時重視引導學生去創造美,因為對美的創造要以對美的感受和體驗為基礎,是對美的感知的升華,而且與人的精神、文化修養密不可分。文化修養高的人,其審美修養也高,他的情感更細膩、感受更深切,對美的創造水平相應也較高。因此,美育是學生全麵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教教育者,語與其受起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廣性。
——蔡元培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養全麵和諧發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對於如何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興趣和特長,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的問題,進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一生在基層從事平凡工作,創造了不朽的業績。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對理論問題的勤奮、求實的探求精神,使他獲得了重大理論建樹。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是一切教育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