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小結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車、點電燈、教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人生必須渡過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層次,最重要的是永遠看得起自己。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麵去!

(十二)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再重複做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

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禮記?學記》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了台上。

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了。

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

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小錘地不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我們的教育是同溫暖的生命一起開始的。

——盧梭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點睛小結

很多人以為成功很難,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會很痛苦,就不去想和追求。 實際上,隻要我們注意觀察,就會吃驚地發現,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上的人才是真的有耐心,有吃苦耐勞的品質,他們正是以這種驚人的耐心忍受著不成功的現實和生活。你可以不思成功,但你的生活並不會因此而輕鬆。你追逐成功,你會因此而生活得更好。

(十三)生命的價值

請您不要忘記,孩子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別是這種待遇來自一個親近的人的時候,他的痛苦心情會在心靈裏留下一個長久的痕跡。

——讚科夫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麵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

點睛小結

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肮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我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十四)昂起頭來真美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隻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然不信,但是還是挺高興,不由地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很難想象還有什麼比由於不公正而產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殘兒童心靈的了。

——蘇霍姆林斯基 珍妮走進教室,迎麵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點睛小結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十五)會飛的蜘蛛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簷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簷頭到那個簷頭,中間有一丈餘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簷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地,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麵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麵的簷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公正,這是孩子們信賴老師的基礎,但是不存在某種抽象的公正——脫離個性、脫離個人興趣、喜好和激情的公正。要做到公正,就要細致入微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 點睛小結

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扭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仿佛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

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十六)七個小矮人的故事

在古希臘時期的塞浦路斯,曾經有一座城堡裏關著一群小矮人。傳說他們是因為受到了可怕咒語的詛咒,而被關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的 。他們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沒有糧食、沒有水,七個小矮人越來越絕望。

小矮人們沒有想到,這是神靈對他們的考驗,關於團結、智慧、知識、合作的考驗。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個收到守護神雅典娜托夢的。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個城堡裏,除了他們呆的那間陰濕的儲藏室以外,其他的25個房間裏,有1個房間裏有一些蜂蜜和水,夠他們維持一段時間;而在另外的24個房間裏有石頭,其中有240塊玫瑰紅的靈石,收集到這240塊靈石,並把它們排成一個圈的形狀,可怕的咒語就會解除,他們就能逃離厄運,重歸自己的家園。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的六個夥伴,其他四個人都不願意相信,隻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願意和他一起去努力。   兒童信任你,因為你是教師、導師和人性的榜樣,你必須嚴格地、堅決地關心兒童。毫不妥協地反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中那種對兒童漠不關心、冷酷無情的現象。

——蘇霍姆林斯基 開始的幾天裏,愛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這樣既能取暖又能讓房間裏有些光線;蘇格拉底想先去找那個有食物的房間;而阿基米德想快點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讓咒語解除。結果三個人無法統一意見。於是決定各找各的,但幾天下來,三個人都沒有成果,倒是累得筋疲力盡了,更讓其他的四個人取笑不已。

但是,他們三個人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團結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後大家一起找靈石。這是個靈驗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第二個房間裏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顯而易見,一個共同而明確的目標,對於任何團隊來說都非常重要。

在經過了幾天的饑餓之後,他們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後,帶了許多食物分給特洛伊、安吉拉、亞裏士多德和梅麗沙。溫飽的希望改變了其他四個人的想法,他們後悔自己開始時的愚蠢,並主動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們一同尋找靈石,解除那可恨的咒語。

小矮人們從這件事中,發現了一個讓它們終生受益的道理:知識不過是一種工具,隻有通過人與人之間溝通、互補,才能發揮它的全部能量。

我校集體認為,全體教師都了解涉及每個學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維、情感、天資、能力、興趣、傾向、愛好,這是我們的職責。隻有當每個孩子親身感受到是許多教師在影響他,而且是他們每個人仿佛都在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注入給他的情況下,教師集體才能成為一種教育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 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決定把七個人兵分兩路:原來三個人,繼續從左邊找,而特洛伊等四人則從右邊找。但問題很快就出來了,由於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等四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方向感,城堡對於他們來說像個迷宮,他們幾乎就是在原地打轉。阿基米德果斷地重新分配,愛麗絲和蘇格拉底各帶一人,用自己的訣竅和經驗指導他們慢慢地熟悉城堡。

喜愛思考的阿基米德又明白了:經驗也是一種生產力,通過在團體中的共享,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事情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順利,先是蘇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組,他們總是嫌其他兩個組太慢;後來,當過花農的梅麗莎發現,大家找來的石頭裏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紅的;最後由於地形不熟,大家經常日複一日地在同一個房間裏找靈石。大家的信心又開始慢慢喪失。

小矮人們都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團隊效能的阻力往往來自於團隊內部的不信任和非正常幹擾。

阿基米德非常著急。這天傍晚,他把7個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辦法。可是,交流會剛開始,就變成了相互指責的批判會。

性子急的蘇格拉底先開口:“你們怎麼回事,一天隻能找到兩三個有石頭的房間?”

“那麼多房間,門上又沒有寫哪個是有石頭的,哪個是沒有的,當然會找很長時間了!”愛麗絲答道。

“難道你們沒有注意到,門鎖是上孔的都是沒有的,門鎖是十字型的都是有石頭的嗎?”蘇格拉底反問道。

“幹嗎不早說呢?害得我們做了那麼多無用功。”其他人聽到這兒,似乎有點生氣!

應當考慮到兒童天性的差異,並且促進獨特的發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並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

——第斯多惠 ……

經過交流,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們有些人可能找準房間很快,但可能在房間裏找到的石頭都是錯的;而那些找得非常準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最關鍵。

於是,在愛麗絲的提議下,大家決定每天開一次會,交流經驗和竅門。然後,把很有用的那些都抄在能照到亮光的牆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彎路。這麵牆上的第一條經驗就是:將我們寶貴的經驗與更多的夥伴們分享,我們才有可能最快地走出困境。

在七個人的通力協作下,他們終於找齊了所有的240塊靈石,但就在這時蘇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在震驚和恐懼之餘,火種突然又滅了。

沒有火種,就沒有光線,沒有光線,大家就根本沒有辦法把石頭排成一個圈。

本以為是件簡單的事,大家都紛紛來幫忙生火,哪知道,六個人費了半天的勁,還是無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蘇格拉底幹的。

寒冷、黑暗和恐懼再一次向小矮人們襲來,灰暗的情緒波及到了每一個人,阿基米德非常後悔當初沒有向蘇格拉底學習生火,他又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一個團隊裏,不能讓核心技術隻掌握在一個人手裏。

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

——裴斯泰洛齊 在神靈的眷顧下,最終,火還是被生起來了。

點睛小節

小矮人們勝利了,勝利的法寶無疑就是:團結並且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好個人的知識和能力。

(十七)“龜兔賽跑”新傳

兔子在賽跑中因為自己驕傲自滿失敗後,非常懊喪,決心東山再起。為此它聘請了一個顧問團為其進行谘詢,希望找出自己的特點、優點以及烏龜的缺點,以便再次比賽時獲得勝利。

顧問團對烏龜和兔子在進行了SWOT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烏龜與兔子最大的區別在於年齡。烏龜太老了,而兔子總是年輕,因為它的壽命跟它的尾巴一樣長不了。兔子可以利用這個優勢,與烏龜展開比拚智力,並為此設計了絕密的谘詢方案。

兔子經過谘詢團的幫助後信心百倍,經過一番充分準備,又找到了烏龜。

“烏龜先生,您也知道我是因為睡覺才丟失冠軍的,現實生活中我確實比您跑得快。如果再按照原先的規則,我如果贏了您,您肯定心裏不服氣。”

“這次比賽我們改變一下規則,我在您前麵與您相隔一張A4紙長度的距離,我站在這兒不動,如果您能到達我的位置就算您贏,好嗎?”兔子拿出了一張A4紙,並在紙的兩端分別寫上A起點、B終點。

如果對於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缺乏深入的觀察,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獨斷的。

——杜威 烏龜以為自己聽錯了,詫異地問兔子:“什麼?你不動,隻要我能到達您的位置,就算我贏?”

大家想一下,如果這樣比賽,是兔子贏了還是烏龜贏?

我們來看看兔子是怎麼說的:“沒錯。隻不過您要先提出您的行動計劃,咱們論證一下,計劃通過了才算您贏。”兔子一臉詭秘。“您計劃怎麼走?”

“我當然是一步一步地走!”烏龜仍然搞不清楚兔子到底想幹什麼。

“很好,我們知道A起點到B終點距離為10cm,我想請問烏龜先生,您有沒有可能一下子到達?”兔子用異樣的目光看著烏龜。

“當然不能!”烏龜慢條斯理地回答。

“這就是說,您必須先經過A與B的中點C?”兔子又問道。

“對!”烏龜的回答很肯定。

“那麼,您要由A到達C,必須經過A與C的中點D,對嗎?”

“是啊,這是真理!”烏龜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當然,您要由A到達D,必須經過A與D的中點E;要到達E,必須經過AE的中點F;要到達F,必須經過AF的中點G;要到達G,必須經過AG的中點H。以此類推都成立,對嗎?”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個人怎樣“影響”集體,集體又怎樣“影響”個人,對此我們是無權視而不見的。讓學生感到孤獨,感到對他的痛苦和歡樂無人作出反應,這是教師的道德所不容的。

——蘇霍姆林斯基 烏龜被兔子連珠炮式的提問搞懵了,半天才緩過神來。“沒錯,是這個理!”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線段的中點是無窮的;換句話說,您永遠都不能走完這個中點,對嗎?”

“對,可是?”烏龜欲言又止,一時不知怎麼反駁兔子。

“對呀,從理論上說,中點無數個,我真的邁不過去了!”烏龜百思不得其解,冥思苦想也得不出答案。

“您永遠走不完中點,也就是說您永遠都不能到達我這邊,永遠也贏不了我!”兔子顯然為自己方案獲得成功而喜形於色。

正在烏龜準備徹底放棄,承認自己失敗時,它忽然一亮。抬起頭,對兔子說:“兔子先生,記得一位哲人說過,賽跑是一種實踐,它的本質不在於計劃,而在於行動。”

說著烏龜向前邁進一步,與兔子站在一起。“怎麼樣,我贏了!”

兔子傻眼了,因為它的顧問沒有教它這個答案。

點睛小結

理論上再嚴密、再完美,也不如行動上的可行性。

(十八)樂觀的和悲觀的

你要教你的學生教你怎樣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

——陶行知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做“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