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體育篇
及早開發孩子的運動潛能,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都有重要作用。 孩童時期是相信,少年時期是懷疑,成年時期是認識。
——〔瑞典〕斯特林堡 比如,孩子在運動時做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刺激大腦皮層,使其在反複的練習中,熟記肌肉感覺及方向感,有利於培養他們今後運動的準確性、靈敏性和協調性。
1開發兒童的運動潛能
參加一些運動,尤其是群體運動,有助於培養孩子踏實、堅韌、自信的個性,也算是一舉多得。
研究證明,3歲前是孩子運動能力發育的最初階段,也最容易培養出他們的運動興趣和習慣。而這些相信也會讓每個孩子終身受益。
家長可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做一些運動。比如,帶他們到現場觀摩一些比賽,讓孩子體驗現場的運動環境,潛移默化地幫他們開發運動潛能。在陪孩子玩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對孩子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多加鼓勵,讓他們更有激情和自信。
1歲左右,孩子剛學會走路,家長可多訓練他們的四肢活動能力,如在床上翻身、練習爬行、訓練平衡能力等。
2歲左右,家長應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行一些動作配合的運動,如搭積木。這可以同時使蹲、趴、舉手的動作,和大腦的思考能力都得到鍛煉。家長也可以拿起一個玩具,然後突然鬆手,讓孩子蹲下去撿。這種無意識的下蹲、站立對腿、腳踝關節力量、左右平衡能力都有良好的鍛煉作用。
孩童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細嫩的,冷酷的開端會把他們的心靈扭曲成奇形怪狀。一顆受了傷的心會變得像核桃一樣堅硬,一樣布滿深溝。
——〔美〕卡森?麥卡勒 3歲左右孩子的運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對運動項目的模仿、判斷等能力也更強。這時可讓孩子開始進行跑步、跳繩、踢球、投擲運動,鍛煉手臂、肩、肘、腿等處的肌肉;也可視孩子的自身情況,適當嚐試一些簡單的武術運動,如蹲馬步等。
2用巧妙的辦法讓孩子動起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跟其他人一起運動,你可以找出孩子為什麼不喜歡運動的原因,這樣也可能有助於解決孩子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與孩子多進行溝通,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
團體運動能夠讓孩子在團隊中獲得自信與協調,並且學會怎麼跟別人合作。但有些孩子並不是天生的運動家,他們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告訴你他們不喜歡運動,父母應該怎麼辦呢?以下是一些孩子不喜歡運動的原因:
(1)基本技能仍在發展中。
雖然學齡前兒童已經可以參加許多體育活動了,但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可能要到7歲以後他們的基本身體技能才能發展完成。如果孩子在之前沒有進行過運動的話,可能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他們慢慢適應。所以,如果在團體運動中不斷地跌倒,他們可能就會覺得很灰心或者緊張。
那麼該怎麼辦呢?
今日的兒童將是明天生活的建設者,明天的他們將要檢查父輩的工作,將會無情地揭露他們的全部錯誤,揭露他們的口是心非、懦怯、貪婪和懶惰。
——〔前蘇聯〕高爾基 在家裏先給孩子鍛煉一下。無論是投籃、傳接球還是一起出去跑步,都能給孩子機會去健全身體基本技能的發展,並且適應周圍的環境。這樣孩子也不用在朋友的注視下才出現跌倒等狀況,同時你們還能夠增進親子關係。
(2)沒有自信心。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個天生的運動家或者有點內向的話,他就可能在團體的運動中覺得不舒服。許多自尊心很強的孩子還可能會擔心別的同學、家長或者是老師會對他們的表現不滿意等。
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對孩子的期望應該從實際出發,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能成為奧運的獲獎者,所以你應該盡量讓孩子知道運動的目的是鍛煉身體和尋找樂趣。
(3)還沒找到合適的運動。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所以對運動產生了厭倦的情緒。可能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不足,打籃球則不夠出色,但他們可能會喜歡遊泳或騎單車等。所以,選擇到合適自己的運動可能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更為重要,特別是一些不喜歡群體運動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可能這樣會讓你很為難,因為你喜歡籃球的話也希望孩子會喜歡籃球,分享你的愛好。但讓孩子鍛煉的目的更為重要,所以盡量給孩子多一些選擇和嚐試,讓他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嗬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
——舒天丹 3兒童初步接觸體育運動時的注意點
對於陌生的事物,學習者對其進行初步學習時, 一般都會有較強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這種新鮮感和好奇心則往往成為學習者初步學習的力量源泉和動力。那麼, 怎樣才能搞好體育啟蒙教學, 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喜愛上體育課和體育運動呢?
(1)體育啟蒙教學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兒童體育啟蒙教學中,能否把握住良好的開端,是兒童今後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大家知道,兒童對於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新鮮感,但是他們對事物的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則大多不具有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