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積極地創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
遺傳無法完全決定人一生的智或愚,後天的環境對人出生後的智能發展有著大部分的影響。蒙氏說:“環境就像人類的頭部,影響著孩子的整體的發展。” 氣候、溫度、光線、聲音、氣味、色彩,這些物理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活動,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清新的空氣、整潔的場地、廣闊的空間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學習認真、精力集中,較快地掌握動作,提高學習效率。如果讓學生在空氣汙濁、塵土飛揚、衛生情況較差的場地上學習,就會使學生精神渙散,降低教學效果。對體育活動器材要進行組合,巧妙地加以選擇。活動器材的選擇、搭配是優化體育教學環境中的重要內容,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學生的興奮性提高。如紅色使人興奮,綠色使人平靜,單調的色彩使人感到沉悶。不同色彩可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
4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體育運動
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
——〔美〕芭貝拉?羅斯 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兒童每麵對一個自己從未嚐試過的新的活動時,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懼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孩子會體驗到一種成就感。以走平衡木為例,許多從未走過的幼兒一開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強上去了,也是心慌、緊張、搖搖晃晃。孩子為了取得成功,必須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過去。心理研究早已表明:這類直接而強烈的成功體驗,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會極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體育以它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吸引著孩子,通過生動活潑的體育活動,使孩子在充滿歡樂,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樂觀向上、勇敢、自信、有自製力的優良品質。參與體育活動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個性形成、自信心的培養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就感的培養屬於非智力因素,也可以說是一種“情商”,是一種敢於克服困難的素質。體育活動為孩子提供了戰勝困難,大膽嚐試和冒險的機會,可以養成孩子樂於探索、敢於大膽嚐試的態度與精神。所以,好勝、膽大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這正是孩子在體育中能夠學到的“非常特別的東西”,而這種“特別的東西”正是能夠適應未來發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父母尤其要鼓勵孩子積極嚐試,大膽探索。在活動中,要及時幫助孩子克服較難解決的困難,使他們獲得成功,並通過親身體驗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 應該強調,不嚴肅認真的教育,有許多隱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聰明的。
——〔法〕雨果 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以促進孩子身心潛力的發展。孩子對某一活動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以後,成人要采取增加活動量或難度的辦法,讓孩子不斷地創新嚐試,讓孩子不斷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兒童階段是個體主動性發展的最好時期。在安排孩子進行體育活動時,除了父母的示範外,更要注重引導孩子自主地進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孩子僅僅是被動地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即使他學會了做什麼也不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學。長此以往,孩子就易養成依賴性,阻礙其自主性和自信心的發展。因此,在體育活動中,我們要把發展孩子的主動性作為關鍵,使孩子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學習者。為了避免單一的機械模仿。應該啟發和鼓勵孩子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各種玩法。如玩滾圈,一開始,父母並不做示範而是讓孩子拿著圈自由玩耍,啟發孩子動腦筋想一想:滾圈可以怎樣玩?怎樣才能玩出更多的花樣來?如此,孩子們便去開動腦筋去想一些新奇的玩法。在此基礎上父母再提出:“用什麼東西代替手,可以使你的圈轉起來?”當孩子嚐試用棍子、鉤子等滾圈,經曆失敗再取得成功,他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孩子自信心、挑戰困難的欲望必然得到增強。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 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力來自於興趣和好動性。成人在安排孩子活動時,活動目標應使孩子們感覺有興趣、有誘惑力、難度適中。從營造溫馨的氛圍入手,以進一步激發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要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氣與孩子交流,尤其對那些活動能力弱的孩子,要在語言上和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絕應否定與指責,如此才能增強其自信心。在化解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時,要采取強調優點而不是強調缺點的互動方式,來逐漸提升孩子的自信。例如,在引導孩子與同齡夥伴參與競賽性遊戲時,要安排能力相當的孩子進行競賽,避免讓能力弱的和強的比,導致弱者喪失自信,使強者產生驕傲。成人應該在活動中關注輸與贏對孩子的影響,教育贏的孩子不要驕傲,更不要為了贏而違反遊戲規則;教育輸的孩子不氣餒,要想辦法通過努力取勝,不要自卑。讓他們建立起這樣的信心:你隻要不懈地努力,總會獲得成功!另外,還要多引導孩子自己同進步後的自己相比,以促進自信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