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別出心裁,創造機遇 從“不可能”中找機會
本節關鍵觀點:
?“不可能”對於一些人而言,往往是一顆絆腳石,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卻是一個大好的機遇。如果你善於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那麼你就可能成功。
美國布魯金學會以培養世界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銷售員實力的實習題,讓學員去完成。
克林頓當政期間,該學會推出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8年間,無數的學員為此絞盡腦汁,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該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什總統。
布魯金斯學會許諾,誰能做到,就把刻有“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予他。許多學員對此毫無信心,甚至認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們自己去購買,把斧子推銷給總統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有一個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卻做到了。這個推銷員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個農場,裏麵長著許多樹。
喬治?赫伯特信心百倍地給小布什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有一次,有幸參觀了您的農場,發現種著許多矢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小斧子顯然太輕,因此你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子,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給我的,很適合砍伐枯樹……
後來,喬治收到了布什總統15美元的彙款,並獲得了刻有“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
很多時候,表麵上看起來“不可能”的事通常是可能的,隻要不讓“不可能”的觀念束縛了自己的手腳。當你遇到“不可能”的事情時,首先你應該先想一想使“不可能”達成“可能”的方法。有時,隻要你向前邁進一步,或堅持一下,或多思考一些,“不可能” 也許就會變成“可能”。而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對“不可能”多了一分不肯低頭的韌勁和執著。
20世紀80年代,王欣還是吉林工學院的一名軟件教師。當時公安局為了破案,通常都要排查,查一個案子有時要組織幾十個人查幾個月。一次,有個案子怎麼查也查不過來,市公安局長是王欣的老丈人,問王欣能不能把這些資料裝進電腦裏。王欣覺得這事兒不是不可能。他跟學校商量,學校同意了。研究一段時間後,很多人認為在這樣一個機器裏麵存儲大量數據是不可能的,便陸續退出了。結果王欣等留下來的人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這項成果報給公安部,公安部領導決定投資研究全國的人口計算機係統。但學校不再同意王欣搞這個項目,怕影響教學。王欣決定下海創業,繼續研究。當時有很多人擔心,萬一失敗了連飯都吃不上,風險太大了。但王欣不這樣想,那時也沒有掙錢的意識,隻是想幹點事。出來就沒有後路,隻能大膽往前闖。
王欣從1996年開始研究指紋產品,主攻方向是指紋鎖。由於指紋產品涉及了光學、機械、電子、算法等幾個學科,產品研發和製造難度很大。剛開始時,北大和清華也在研究指紋鎖。有人勸王欣,你們一個民營軟件公司能搞過他們嗎?不可能。但王欣想,“不是不可能。公安人口戶籍管理係統研製成功後,我們開發了指紋比對係統,這些新產品都取得了成功,並且占據了公安係統的大部分市場。同時,我們手中積累了大量的指紋數據庫。這些為我們研發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