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拓展人脈,引來機遇 人脈決定事業成敗(1 / 1)

第六章:拓展人脈,引來機遇 人脈決定事業成敗

本節關鍵觀點:

?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當今社會中,人脈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和生存能力。

談到人脈,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講人情、走後門”的同義詞。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非常片麵的。人們在追求事業成功和幸福生活的過程中,人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說血脈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係統的話,那麼人脈則是人的社會生命的支持係統。

在古時候,人們就很強調人脈的重要性。孟子在《孟子?公孫醜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總結隋朝滅亡的教訓時也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確,曆代王朝的興衰無不印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人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在當今社會,良好的人脈對個人會帶來怎樣的幫助?據有關調查發現,34.57%的人認為人脈能給自己增加職業機會,名列第一。而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與《華爾街日報》共同針對人力資源主管與求職者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求職者透過人脈關係找到適合的人才或工作,而且61%的人力資源主管及78%的求職者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

人脈是人們進行任何活動必不可少的基礎,當今社會中,人脈(社會關係網絡)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和生存能力。

張強畢業於成都一所高校,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平麵設計師。大學畢業以後,張強一直供職於深圳某知名廣告公司,憑借優異的美術功底和突出的平麵設計能力,他用幾年時間從一名普通的職員做到了公司的創意總監,繼而又被提升為副總經理。與此同時,他相繼買了一套80餘萬的房子和一輛近30萬的車,銀行裏還存了幾十萬元。

眼看創業已經水到渠成,張強便辭去了公司的職務,自己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原來張強主要負責創意和設計等方麵的工作,很少與客戶直接協調、溝通,而現在他卻必須與客戶麵對麵了。張強是一個非常恃才傲物的人,人際交往能力更是捉襟見肘。有一次跟客戶探討一個平麵廣告的設計時,客戶對張強提交的方案提出了幾點意見。張強不但沒有尊重對方的意見,而且反唇相譏:“我做了好幾年廣告了,我對自己的作品有足夠的信心。稍微有點藝術欣賞力的人都不會像你一樣對我的作品提出這麼不專業的意見。”每當客戶聽到這些尖酸刻薄的話都非常不滿。

沒過多久,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幾家客戶都相繼跟張強斷絕了來往。老客戶尚且相繼流失,要想拓展新的業務自然難上加難。一年以後,張強的房子和車子都被變賣了,銀行裏的幾十萬存款也在轉眼之間變成十幾萬貸款。走投無路之際,他隻好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另外找一家廣告公司打工去了。

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的,正是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才讓人成其為人。而社會學裏有這樣一個概念:人的社會化。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他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每個人都在走向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從血緣關係到同學關係,從朋友關係到姻親關係,從師生關係到業務關係……

既然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人的事業也就是社會化的事業,成功和失敗都是放在社會關係的環境之中來衡量的。因而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沒人幫助,就等於失去了一條手臂一樣,做什麼事都會很艱難。而要得到別人的幫助,就要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別人和諧相處。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了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國某大鐵路公司總裁的A?H?史密斯說:“鐵路的95%是人,5%是鐵。”美國鋼鐵大王及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而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則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

人脈決定一個人的事業成敗,因而,一個人要想成功,就一定要營造一個適於成功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