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借力打力,巧用機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節關鍵觀點:
?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就多了一個長處,少了一些短處;學習別人的智慧,自己就多了一點智慧,少了一點愚笨;學習別人的本領,自己就多長了一些本領,少走一些彎路。
?隻有善於向別人學習,一個人才能更為有智慧,知識才更為充實,成功之路才也會更加寬廣。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
隻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俗話說,寸有所短,尺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善於學習者,才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不斷進步和完善;不善於學習者,則往往會盲目而剛愎自用,難以使自己的缺點得到改正。上述博士生本來可以避免掉進水裏,可是他偏偏不願請教別人,結果不得而知。
一個人要想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或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向他人學習。學習他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智慧,學習他人的教訓,學習他人一切可以作為借鑒的東西。
在美國,曾有一家報紙以《一個針孔價值100萬美元》為標題,突出報道了一件小事:
美國製糖公司海運方糖到南美,因途中受潮,損失不小。於是請專家研究解決辦法,雖然耗資不小,但始終沒有收獲。這時,公司一個工人經過認真考察,發現輪船有通風設備,隻是方糖包裹得緊緊的,密不透風。他試探性地在一些包裝盒上打了幾個針孔,讓兩頭通氣。這些方糖就不再潮濕。工人將他的主意交給老板,因此獲得100萬美元的獎勵。
一位日本人讀了這一報道後,也對針孔來了興趣。他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打了小孔,使本來灌一次油隻能用10天的打火機延長到了50天。很快,他申請了專利,並投產了改進後的打火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