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逗歡林妹妹,耗子精煮臘八粥
在《紅樓夢》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中,寶玉和黛玉閑聊,編出了這麼一個故事來逗林妹妹開心:揚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個林子洞。林子洞裏原來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臘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議事,因說:“明日乃是臘八,世上人都熬臘八粥。如今我們洞中果品短少,須得趁此打劫些來方妙。”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幹的小耗前去打聽。一時小耗回報:“各處察訪打聽已畢,惟有山下廟裏果米最多。”老耗問:“米有幾樣?果有幾品?”小耗道:“米豆成倉,不可勝記。果品有五種:一紅棗,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聽了大喜,即時點耗前去。乃拔令箭問:“誰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令箭問:“誰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後一一的都各領令去了。隻剩了香芋一種,因又拔令箭問:“誰去偷香芋?”隻見一個極小極弱的小耗應道:“我願去偷香芋。”老耗並眾耗見他這樣,恐不諳練,且怯懦無力,都不準他去。小耗道:“我雖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此去管比他們偷的還巧呢。”眾耗忙問:“如何比他們巧呢?”小耗道:“我不學他們直偷。我隻搖身一變,也變成個香芋,滾在香芋堆裏,使人看不出,聽不見,卻暗暗的用分身法搬運,漸漸的就搬運盡了。豈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眾耗聽了,都道:“妙卻妙,隻是不知怎麼個變法,你先變個我們瞧瞧。”小耗聽了,笑道:“這個不難,等我變來。”說畢,搖身說“變”,竟變了一個最標致美貌的一位小姐。眾耗忙笑道:“變錯了,變錯了。原說變果子的,如何變出小姐來?”小耗現形笑道:“我說你們沒見世麵,隻認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黛玉聽了,翻身爬起來,按著寶玉笑道:“我把你爛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編我呢。”說著,便擰的寶玉連連央告,說:“好妹妹,饒我罷,再不敢了!我因為聞你香,忽然想起這個故典來。”黛玉笑道:“饒罵了人,還說是故典呢。”
農曆臘月初八,是民間的“臘八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據傳,釋迦牟尼本是王子,他曾遊遍印度的名山大川,尋長老,訪異人,苦修行。一天,他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饑又渴,終於不支倒地。這時,一位善良的牧羊姑娘正好路過,見此情況便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煮成粥,喂給他吃。釋迦牟尼醒來後,很快恢複元氣,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的毅力苦行六年,終於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以後,他的弟子們每到“臘七”,都要取來新穀果,擦幹淨器皿,熬粥至天明,這就是臘八粥,用這供奉佛祖,臘八這一天,還要集會,誦經演法。
據古書記載,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這一天,不僅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臘八粥,而且民間也形成了風俗。到了清代,喝臘八粥更加盛行,宮廷中要向大臣及侍從宮女賜“臘八粥”,還要向各大寺院發放米、果,供僧侶們享用。到了現代,臘八粥的品種變得種類繁多。北方人喜歡用紅米、赤小豆、棗、薏米仁、蓮子、桂圓、核桃仁、黃豆、鬆子等原料煮成甜臘八粥;而南方人則愛用大米、花生、黃豆、蠶豆、芋艿、荸薺、栗子、白果加蔬菜、肉丁和麻油煮鹹味臘八粥;西北地區在粥內還要加入羊肉。
臘八粥不僅是一種美味的節令佳品,而且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在隆冬臘月,吃上兩碗營養豐富的臘八粥,對人體大有裨益。製作臘八粥主要是選用豆類和穀物類作原料,這些原料除含有人體正常飲食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外,各類維生素和多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蛋白質、脂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煮“臘八粥”所用的花生仁、黃豆、赤豆、幹蓮子都是鋅含量比較高的食物,而白果、黃豆、赤豆等含硒比較多,另外臘八粥中的蓮子可補氣健脾,綠豆對高血壓有輔療的功效,赤豆能消水腫、治腳氣,鬆子仁能滋潤心肺、通調大腸、栗子能補益腎氣、治腰酸腿軟。
臘八粥對人體有如此多的好處,煮臘八粥所用的各種配料一年四季都有,而且現在很多超市都賣有配好的臘八粥原料,所以臘八粥不必等到臘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為日常營養配餐和調劑飲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適宜年老體弱或病愈後脾胃虛弱者食用。試想一下,熬一鍋香味濃鬱、色澤美觀的臘八粥,再加上幾樣小菜與家人團坐而食,生活該是何等的美好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