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扁豆菜幹子,葫蘆條兒和茄子(1 / 2)

豇豆扁豆菜幹子,葫蘆條兒和茄子

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餘香”中,劉姥姥要離開大觀園了,眾人送了許多東西給她,就連平兒也送了她兩件襖兒和兩條裙子,還有四塊包頭,一包絨線。平兒說:“衣裳雖是舊的,我也沒大狠穿,你要棄嫌我就不敢說了。”劉姥姥忙念佛道:“姑娘說那裏話?這樣好東西我還棄嫌!我便有銀子也沒處去買這樣的呢。隻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負了姑娘的心。”平兒笑道:“休說外話,咱們都是自己,我才這樣。你放心收了罷,我還和你要東西呢,到年下,你隻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幹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幹菜帶些來,我們這裏上上下下都愛吃。這個就算了,別的一概不要,別罔費了心。”劉姥姥千恩萬謝答應了。這灰條菜幹子、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都是劉姥姥鄉裏的特產菜,所以賈府上上下下都愛吃。

灰條菜,又名狗尿菜、豬菜、灰莧菜、粉仔菜、灰灰菜、白藜、灰條草。生於田野、荒地、草原、路邊及住宅附近,全國各地普遍生長。每年4到6月采收幼苗或嫩莖葉食用。一年生草本植物,采集嫩莖葉入沸水鍋焯過洗去苦味,然後可根據自己的口味炒吃、涼拌或者燒湯,製成多種菜肴。

灰條菜對於一般人群來說均可食用。尤其適合痢疾、腹瀉、濕瘡、癢疹、毒蟲咬傷患者。灰條菜味甘、性平;具有清熱、瀉火、通便、解毒利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痢疾、腹瀉、濕瘡、癢疹、毒蟲咬傷。

豇豆又叫豆角、角豆、飯豆、腰豆、長豆、裙帶豆等,是一種豆科植物,為一年生纏繞性草本,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豇豆的營養堪稱豐富。它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其含量超過所有的糧食類食物。豇豆還可以為我們提供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可補充人體的各種營養成分,維持正常消化腺分泌及胃腸道的蠕動功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欲,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對豇豆有很高的評價。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此豆可菜、可果、可穀,備用最多,乃豆中之上品。” 中醫認為,豇豆性味甘平,入脾腎二經,主要功用是健脾補腎,可以治療脾胃虛弱、瀉痢、吐逆、消渴、遺精、白帶、白濁、小便頻數等症。治療食積腹脹、噯氣,可用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者搗碎呈粉狀,泡冷開水服。治療白帶、白濁,可取豇豆和藤藤菜,老母雞1隻,加適當作料,做成美味的藥膳,分次食用。治療蛇咬傷,可取豇豆、山慈姑、櫻桃葉、黃豆葉,一同搗成絨狀外敷。

扁豆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它不僅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秋季蔬菜,又是用途極廣的藥材。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二經,入藥治病以白子為良。《滇南本草》記載扁豆能“治脾胃虛弱,反胃冷吐,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疾。”《本草彙言》言扁豆能治水腫:“扁豆子三升,炒黃,磨成粉。每日早中晚飯前,大人用三錢,小兒用一錢,燈芯湯調服。”另外,炒白扁豆子磨成粉,用米湯飲服二錢,可治婦女赤白帶下。吃魚蟹、河豚中毒,用生扁豆末6克,涼開水衝服,有一定療效。誤食砒霜者,白扁豆末,水絞汁飲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