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飽飯足品香片,味濃耐泡茉莉花
茉莉花茶是在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熏製而成的,其茶香氣馥鬱芬芳,滋味鮮爽甘美。具有收縮平滑肌、降低血壓、長發、潤燥、生津、香肌等藥理功效。如用茉莉花十餘朵,沸水衝泡代茶飲,則有理氣和中、芳香化濕之功效,對治療慢性痢疾和慢性結腸炎亦有效。
傳說在明末清初,蘇州虎丘住著一趙姓農民,家中夫婦倆和三個兒子生活貧苦。趙老漢外出謀生,每隔兩三年才能回來看看。孩子漸漸大了,便把地分為三段,每人一塊,都以種茶樹為主。一年,趙老漢帶回一捆花樹苗,說是南方人喜歡的香花,不知道叫什麼名兒,便栽在了大兒子的田邊上。
時隔年,樹上開出了朵朵小白花,雖香,卻沒有引起村民的多大興趣。一天,趙家大兒子驚奇地發現,茶枝也帶有小白花的香氣,隨即檢查了整塊茶田,發現到處都帶著香氣。他不聲不響采了一筐茶葉,到蘇州城裏去賣,這含香的茶葉非常走俏,讓他發了大財。這時兩個弟弟眼紅了,認為這賣茶所得的錢應該平分。而哥哥認為這是自己的茶葉,當然不同意把錢拿出來平分。於是本來一個和和睦睦的大家就因此而鬧得四分五裂。
趙老漢看不下去了,就叫來村裏的一位長者來勸導。這長者把三兄弟叫到一塊,說道;“你們三人是親兄弟,應該親密無間,不能隻為眼前一點點利益,鬧得四分五裂。哥哥發現的香茶多賣了錢,是好事,全家都應高興,但你們卻反而鬧起來了,這像話嗎?如果你們繁枝發展這些香花,各人茶田裏都栽上香花,那麼兄弟都能賣香茶,這不大家就都發財了嗎。像你們這樣自私自利,如何能成大事。我為你家的香花取個花名,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為人處事,都把個人私利放在末尾。”
兄弟三人聽了這話很受感動。回家以後,和睦相處,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來。後來這末利花漸漸被推廣,而茉莉花更是受人們歡迎。為了字形的美麗,人們把末利花寫成了茉莉花,但其含義卻仍然一直留在人們心中。
大家看到了,僅僅是茶樹邊挨著茉莉花,茶葉就如此清香,那麼將茉莉花摻入茶葉中泡茶,那茶香又是怎樣誘人!茉莉鮮花潔白高貴,香氣清幽,近暑吐蕾,入夜放香,花開香盡。如果茶能飽吸花香,那麼茶味該是何等的美妙。其中滋味隻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盡情領略了。
其實將茉莉花加入茶中,傳說還是北京的一位茶商陳古秋所創。陳古秋為什麼想出把茉莉花加到茶葉中去呢?相傳有一年冬天,陳古秋邀來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正在品茶評論之時,陳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那包茶,請大師品嚐。衝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
陳古秋十分不解,這時大師笑道:“陳老弟,你做下好事啦,這乃茶中絕品‘報恩仙’,過去隻聽說過,今日才親眼所見,這茶是誰送你的”。陳古秋就講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曆,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並請鄰居幫助她搬到親戚家去。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板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衝泡,誰料是珍品。
大師說:“這茶是珍品,是絕品,製這種茶要耗盡人的精力,這姑娘可能你再也見不到了。”陳古秋說當時問過客店老板,老板說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兩人感歎一會,大師忽然說:“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 兩人又重複衝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秋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
於是在第二年,陳古秋將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製出了芬芳誘人的茉莉花茶。這茶深受北方人喜愛,從此這茉莉花茶便這樣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