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先天顯不足,體弱補虛人參丸
林黛玉出現在《紅樓夢》第二回:“今如海年已五十,隻有一個三歲之子,又於去歲亡了。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隻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見她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她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聊解膝下荒涼之歎。”“這女學生年紀幼小,身體又弱……。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學生奉侍湯藥,守喪盡禮,過於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病複發。”
第三回寫林黛玉千裏迢迢乘船到榮國府姥姥家,“家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麵貌雖弱不禁衣,卻有一般風流態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不足之症是中醫的病症名,民間也常說“先天不足”,泛指各種虛證。
中醫認為,人之所以賴以生者,惟氣與血耳,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關係極為密切。虛證即指人的正氣虛弱不足,又分氣虛、血虛,氣虛可發展為陽虛,血虛可發展為陰虛,有些病人可氣血俱虛或陰陽俱虛。氣虛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語聲低微、自汗、心悸、怔忡、頭暈、耳鳴、倦怠少力、食少、小便清或頻,脈虛弱或虛大等。血虛主要表現為麵色蒼白、唇舌爪甲色淡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怔忡,疲倦乏力或手足發麻,脈細弱等。虛證的形成,有先天、後天兩方麵的原因。前者常與遺傳、體質因素有關;後者則在於後天失養所致,如缺乏鍛煉、營養不良、消化吸收不好,或大病久病之後,正氣為邪氣所傷,或患病過程中失治、誤治等等,皆能造成虛證。
分析林黛玉的虛證,是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後天因素。黛玉之母賈敏身體就很虛弱,以致黛玉從小便給她“奉侍湯藥”,然最終未能挽回她的性命,導致中年而喪。黛玉之父林如海去世的時候也不過五十多歲,都未能達到長壽,以致黛玉先天不足。後天更是缺乏鍛煉,父母視為掌上明珠,自然是嬌生慣養,不參加體力勞動,再加消化吸收不好,患有疾病,久治不愈,故造成氣血雙虛。
黛玉在書中說道:“我自來如此,從會吃飯時便吃藥,到如今了,經過多少名醫,總未見效。”“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中醫認為,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虛證的治療大法就是“補”。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氣血俱虛則氣血雙補。補時有峻緩之別,應量證為用:凡陽氣驟衰,真氣暴脫,或血崩氣脫,或津液枯竭,皆宜峻補,使用大劑重劑,以求速效。如正氣已虛,但邪氣尚未完全消除,宜用緩補之法,不求速效,積以時日,逐漸收功。根據林黛玉的病情,亦以緩補為宜,常吃人參養榮丸,就是緩補之道。
人參養榮丸是氣血雙補的著名方劑,始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百九十年以來,為醫家廣泛應用,治療氣血雙虛,效果甚佳。本方組成共有十四味藥:黃芪、肉桂、當歸、白芍、熟地、人參、白術、茯苓、甘草、五味子、遠誌、陳皮,薑、棗等。此方是由十全大補湯衍化而來,而十全大補湯又是由四君子湯、四物湯加黃芪、肉桂所組成。四君子湯藥僅四味,即人參、白術、茯苓、甘草。人參味甘性溫,歸經脾胃,為補中益氣之要藥。
可惜林黛玉所患之症為肺結核,那個時代尚無治結核的特效藥,人參養榮丸也未能挽救林黛玉,她最後還是因肺結核大咯血而死亡。對於林黛玉的死,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便是精神因素,林黛玉居住的賈府雖然是富貴無比,雖有賈母百般憐愛,但林黛玉心裏很清楚,那並不是她的家。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之所以沒有淪為奴婢,就是那一點血緣關係。因此,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精神的壓抑可想而知。在黛玉生命的後期,和寶玉的愛情成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然而,賈母的決策和玉熙風的偷梁換柱之計,又使這一寄托化為泡影,這對她的肺痔病疑無是雪上加霜,加速了林黛玉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