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中暑香薷飲,和中化濕可解表(1 / 1)

黛玉中暑香薷飲,和中化濕可解表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寫到賈母、鳳姐、寶釵、寶玉、黛玉等一幹人去清虛觀打醮,當時是農曆五月初一,天氣卻已經炎熱起來了。那個時代既無空調,又無電扇,即使是在樓上,也悶熱難當。當時是封建社會,不像現代女性開放,在天熱時可以坦胸露背而必須衣物整齊;特別是去道觀打醮,又是正式場合,更要一絲不苟。天氣炎熱,機體散熱又受到阻撓,這就是中暑的外因。林黛玉體質虛弱,弱不禁風,又患有慢性病,對外界惡劣的氣候耐受力甚差,這又是中暑的內因,如此內外交加,於是黛玉便不幸中暑了。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係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症。中暑可以分成三種狀況:一種是在悶熱的房間裏容易出現的熱射病,病人會感覺到頭痛、頭暈、口渴,然後體溫迅速升高、脈搏加快、麵部發紅,甚至昏迷。第二種是日射病,如果人們在烈日下活動或停留時間過長,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隻有頭部溫度增加,高的時候可以達到39℃以上,然後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但體溫不一定升高。第三種叫熱痙攣,人在高溫環境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丟失大量鹽分,使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中暑的原因可分為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即上麵說的外因與內因。發生中暑的環境因素主要為高溫、高濕、風速小。在幹熱環境濕熱環境中易發生。同時也要注意有時雖然氣溫不高,濕度不大,但由於環境通風較差,也易發生中暑,比如夏季人們在密閉的工作環境中,易發生中暑。而自身因素包括產熱增加,如從事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及患有發熱、甲亢等代謝增加的疾病;熱適應差,如營養不良、年老體弱、孕產婦、過度疲勞、缺乏體育鍛煉、睡眠不足、飲酒、饑餓以及突然進入旅遊熱區和高溫環境;散熱障礙,如過度肥胖、穿緊身、透氣性差的衣褲、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麵積燒傷病人恢複的瘢痕。另外,使用一些過敏性藥物以及患有脫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可導致中暑

林黛玉中暑既有天氣炎熱的外因,又有體質虛弱的內因。此外還有一個另外的原因,那就是精神因素。清虛觀的張道士給寶玉送了一個“赤金點翠的麒麟”,這又引起了黛玉的心病。薛寶釵有一個金鎖,史湘雲有一個金麒麟,這次張道士又給寶玉提親:“要論這小姐的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在婚姻方麵,黛玉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薛寶釵、史湘雲的競爭力量都很強。而自己在姥姥家住,寄人籬下,孤立無援,父母雙亡,連一個傾吐心聲的對象都沒有,每想至此,黛玉都要淚流不止。年紀漸大的她,萌發了對寶玉的愛情,她對愛情視之為生命。寶玉到底對她怎麼樣?不得而知,於是屢次對寶玉進行試探。這種慢性的精神折磨,使黛玉的健康每況愈下,抵抗力越來越差。以上原因加之氣候炎熱,於是黛玉就中暑了。

黛玉在清虛觀中暑之後,回家休養,並且吃了“香薷飲”。香薷飲是中醫有名的方劑,由香薷散演變而來,藥味相同,製成散劑叫香薷散,熬成煎劑就是香薷飲。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僅3味:香薷、炒扁豆、薑厚樸。主要功用為祛暑解表,和中化濕。若在暑夏季節,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或受暑熱侵襲,常會頭重頭痛、身熱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瀉、四肢困乏、精神倦怠。此時用香蕾飲治療,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藥香薷,是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幹燥莖葉,全身被有白色茸毛,有濃烈香氣,味辛,微麻舌。香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到40厘米,莖直立,通常呈棕紅色,葉對生,生於山野,主產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江西產量最大,質量亦佳,特稱“江香薷”,為地道藥材。在挑選時,以質嫩、莖淡紫色、葉綠色,花穗多,香氣濃烈者為佳。香蕾性味辛、微溫,人肺、胃、腎經,為夏令之解表化濕藥。辛溫氣香入肺胃,能外敵暑邪而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