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長壽探秘絕,粗茶淡飯常運動(1 / 1)

劉姥姥長壽探秘絕,粗茶淡飯常運動

其實要說到《紅樓夢》中真正最長壽者,還應該是幾進大觀園的劉姥姥。這是一位比老壽星史太君還長壽的老人。在第三十九回賈母問劉姥姥多大年紀了,劉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向眾人道:“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硬朗。比我大好幾歲呢!”賈母“壽終歸地府”時是八十三歲,這時劉姥姥還健在,後來還四進、五進榮國府,十多年後,她在外孫板兒和巧姐成婚時,身子依舊硬朗,估計這時的劉姥姥已經百歲有餘。那麼劉姥姥長命百歲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

從生存環境上來講,劉姥姥是一個與賈母有對比性的人物。與賈母榮華富貴的生活相比, “這劉姥姥乃是個久經世代的老寡婦。膝下又無子息,隻靠兩畝薄田度日。”後來女婿狗兒“白日間自作些生計,劉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兩個,無人照管,狗兒遂將嶽母劉姥姥接來,一處過活。”像這樣一個一生從事體力勞動,家境又不富裕的農民,卻依舊健健康康的活到了一百多歲,看來她的健康長壽是與她常年的體力勞動有關了。劉姥姥終年不是下田做農活,就是在家忙家務,體力活動總少不了,因而筋骨比較硬朗。事實上,長壽的老人大多都是愛活動的。

劉姥姥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有規律。飲食雖然粗茶淡飯,但原汁原味,材料新鮮。相對於富貴人家一味追求山珍海味,講究烹飪技巧,如賈府中一味簡單的茄子就要十幾隻雞來搭配,劉姥姥從自家地裏現摘的普通瓜菜營養價值更高,更利於機體的新陳代謝。因而,在她二進賈府時,還回答賈母說眼睛、牙齒都還好,就是左邊的槽牙活動了。

二進榮國府時,劉姥姥已經不像第一次那樣生手生腳了。她開始尋找機會,投人所好。在鴛鴦的安排下,演出了一場“小品”,引得大家笑彎了腰,笑出了淚,笑岔了氣。與賈母對話時左右逢源,滴水不漏,何其得體。她的裝瘋賣傻,為眾人取樂,而且對鳳姐等人說:“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了。”又顯出她何其明智;在筵席上,她脫口說出:“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引得上上下下捧腹大笑。劉姥姥順嘴編出的紅衣少女故事,竟讓賈寶玉想入非非,可見這劉姥姥是何等的聰慧,並不像她表麵的那樣愚傻。

劉姥姥的機智還表現在當賈府敗落的時候,巧姐兒麵臨被賣掉的厄運時,其他人毫無應策,這時劉姥姥趕到賈府,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說:“這有什麼難的呢,一個人也不叫他們知道,扔下一走就完了事了。”臨危不懼,遇事不慌,劉姥姥用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將巧姐兒帶回自己家中,化險為夷。

劉姥姥擁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平常心,這也是她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女婿生活拮據,而對她有些不敬的時候,她並不生氣,而是“一進榮國府”,“乞討”到廿兩紋銀,解決了女兒入冬困難。全家樂了,她也欣慰地笑了。這位飽嚐人世悲歡,曆經世態滄桑的老人,但她心胸開闊,不計怨仇,不去攀比。即使家道艱難,也不怨天尤人;即使身處侯門望族之中,也不盲目自卑;即使鳳姐、鴛鴦等人拿她取笑開涮,她仍然豁達地說,“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可惱的!不過大家取個笑兒。”由此可見她的大度、她的灑脫,這是想要長壽的老年人所必須具備的性格特點。對於今天的老人來說,隻要自己去尋找開心快樂的事情,不為雜事牽腸掛肚,不找氣慪,就能實現老有所樂的健康長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