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信用卡不好,是“超前消費”不對,還是經濟繁榮、高科技發展有罪?

還是一位美國青年自己說出了問題所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廣告都在鼓吹這樣一種觀念——當今的年輕人有權享受豐富的生活方式。“在那瘋狂的緊跟時髦生活的浪潮中,我們便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金融麻煩中。”

睿智的中國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謂“世味”,就是塵世生活中為許多人所追求的舒適的物質享受、為人欣羨的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等。今日的青年人追求的“時髦”、“新潮”、“時尚”、“流行”,也是一種“世味”,其中的內涵說穿了,也不離物質享受和對“上等人”社會地位的尊崇。這種“世味”一“濃”,人就會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樣忙碌起來——或拚命打工,或投機鑽營,應酬、奔波、操心……你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有輕鬆地躺在家中床上讀書的時間,也很難再有與三五朋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閑暇。你忙得會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生日,你忙得會沒有時間陪父母敘敘家常……

可憐的美國青年人,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廣告的強大鼓動下,“世味”一“濃”再“濃”,瘋狂地緊跟時髦生活,結果“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金融麻煩中”。今日的美國青年人盡管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觀,但收入永遠也趕不上層出不窮的吸引人的消費產品的增多。如果他們不克製自己的消費,不適當減弱濃烈的“世味”,他們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生活。

在人的一生當中,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迷惘裏,還不如過著簡單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滿足來得快樂。

“隻有簡單著,才能快樂著。”不奢求華屋美廈,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時髦,不扮貴人相,過一種簡樸素淨的生活,過一種外在的財富也許不盡如人意,但內心充實富有的生活。這是自然的生活,有勞有逸,有工作著的樂趣,也有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自由活動的閑暇,還用去忙裏偷閑嗎?“世味淡,不偷閑而閑自來。”

西方包括美國的許多人,現在倡導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他們試著離開汽車、電子產品、時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樂。這被稱作“草根運動”。他們強調簡化自己的生活,而非完全拋棄物欲。《不要為瑣事煩惱》一書的作者在書中談了他自己是如何“簡單生活”的——

他在幾年前換了辦公室,新辦公室比原來的便宜,使他減少了一些財務上的壓力。另外,新辦公室離家很近,以前需要15分鍾的車程,現在隻要5分鍾就可以了。作者一年幾乎要工作50周,現在這個簡化的策略,無形中使他一年省下了兩百個小時。當然,以前的辦公室看起來氣派一些,但作者現在回顧起來,真是不值得為那“氣派”付出那麼多。

在中國的城市青年中,與一些仍孜孜追求物質財富的同齡人不同,另一些青年人也開始過起了簡單的生活。《北京青年報》介紹了一個叫楊景的青年人。他自稱是一個崇尚簡約的人。在周圍的人都熱衷於大搞居室裝修的時風中,他住的房子沒有裝修就“白著”住進去了。他說:“裝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裝修。”“房子是給自己住的,不是給別人看的。”他還略帶幾分鄙夷地說:“將自己居住的房子裝修得像個五星級賓館,簡直是太土了!”在他看來,由著個性簡單地裝修一下,更順眼、更舒服。在吃的方麵,像楊景這樣的年輕人認為粗茶淡飯足矣。穿的方麵,簡潔樸素。

也許這些年輕人的做法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風格,但對於我們這個以過度消費、瘋狂追求時髦而犧牲掉人生真正快樂的世界來說,他們是明智的一群。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有“布衣將軍”之稱的馮玉祥生活就很簡單。1934年春,蔣介石派孫科去拜訪馮玉祥。馮玉祥以慣常的家常飯招待,吃的是饅頭、小米粥,隻有四樣小菜。孫科吃得很香,說:“我在南京吃的是海參魚翅,卻沒有馮先生的飯菜香甜。真怪!”怪嗎?在崇尚簡單生活的人看來,這才是生活的真味。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為我們省去了多少欲求不得滿足的煩惱,又為我們開闊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樂空間!

“簡單生活”並不是要你放棄所有的一切,自甘貧賤。簡單生活是必須從你的實際出發,誠實地麵對自己,想想生命中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這樣的“簡單生活”才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