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強化薄弱環節——木桶定律(1 / 3)

第十三課 強化薄弱環節——木桶定律

一個木桶,隻有當木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一樣長時,這個木桶才能盛滿水。隻要這個木桶有一塊木板比其他木板短,這個木桶就不能盛滿水。所以,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長最短木板的長度。

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木桶無論有多高,它的盛水量總是取決於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就是“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對企業管理者的啟示是:一個團隊要注意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提升自己薄弱環節的水平,來提升團隊的整體實力。

加長弱項,提升團隊整體水平

德國史詩小說《尼伯龍根之歌》中,尼德蘭王國的王子西格弗裏特力大無比,勇猛異常。西格弗裏特在與尼伯龍根島的恐龍的遭遇戰中,經過一番殊死搏鬥,西格弗裏特殺死了恐龍,然後用恐龍的血來沐浴全身,他因此而成了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軀。可是,當時他沐浴龍血的時候,因為他的後背上粘了一片菩提葉,致使被菩提葉覆蓋的地方沒有沐浴到龍血,所以,這片菩提葉大的地方成了西格弗裏特身上唯一的致命之處。

後來,敵人得知了西格弗裏特的這一秘密,在交戰中用長矛刺中了他的致命之處,西格弗裏特因此而喪命。

按照“木桶定律”的理論,西格弗裏特身上那塊兒沒有沐浴到龍血的地方,就是他人生中“最短的木板”,這塊“最短的木板”就成了西格弗裏特的致命弱點!

人人都有弱點,可能還不止一個,可能這些弱點中沒有足以致命的弱點,但是仍舊應該給予重視,並想辦法變弱為強,否則這些弱點就會成為人生曆程中的絆腳石。

位於日本東京的迪斯尼樂園就是一個很注重對基層員工進行培訓的企業。因為日本東京的迪斯尼樂園的管理人員有一點非常清楚:與遊客接觸最多的就是基層員工,而不是公司的經理、主管等管理人員,而在這些基層員工中與遊客接觸最多的又是清潔人員。所以,東京迪斯尼樂園非常重視基層員工尤其是清潔人員的素質與業務水平。

所以,東京迪斯尼樂園的所有一線人員包括清潔人員在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得接受公司嚴格的、細化的培訓。

這些培訓包括:

(1)學如何掃地

有些人可能就會感到奇怪,掃地誰不會啊,這還用學嗎?東京迪斯尼樂園給你的答案是——要學。因為在東京迪斯尼樂園掃地有很多規矩,單是掃地的掃把就有三種,這三種形狀不同的掃把分別用來扒樹葉、刮紙屑、撣灰塵。按照東京迪斯尼樂園的要求,清潔人員掃地時必須做到:掃樹葉時不能讓樹葉飛起來;刮紙屑時要刮得幹淨徹底,且不能讓紙屑飛起來;撣灰塵時也不能灰塵飄起來;開門時、關門時、中午吃飯時、距離客人1.5米以內等情況下都不能掃地。

東京迪斯尼樂園的清潔人員要花3天的時間來學習掃地,即便是那些隻是在暑假期間在迪斯尼樂園當兩個月清潔工的學生,也要接受為期3天的培訓。

(2)學習如何照相

所有的一線人員包括清潔人員都要學會照相,要會使用各種各樣的照相機,重點學習如何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不同品牌的照相機。因為遊客常常會讓員工幫忙照相,而來迪斯尼樂園遊玩的遊客,很有可能使用的是世界上最新的照相機,如果這些一線員工不會照相,當遊客拿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照相機要求員工為他們照相時,員工卻回答:“對不起,我不會使用這種東西。”也許遊客不會因此而怪罪員工,但卻違背了迪斯尼樂園為遊客提供最優質、最方便、細致入微的服務的經營理念。所以,所有的一線員工都要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來學習如何照相。

(3)學習如何抱小孩

抱小孩這種事情,看似簡單其實有著很高的要求。抱小孩的規範動作是:右手扶住孩子的臀部,左手托住孩子的背,用左手食指頂住孩子的頸椎,以防閃了小孩的腰,或弄傷孩子的頸椎。這才是讓孩子感到最舒服的抱孩子的方法。

之所以要學習如何抱小孩,是因為帶小孩子的遊客很有可能會讓員工幫忙抱一下,如果員工不會抱小孩,動作不規範,不但不能給遊客幫忙,反而會給遊客帶來麻煩。

(4)學習辨識方向

當遊客向員工問路時,員工必須說出具體的路線,而不能給出大概的方向。例如,遊客問去洗手間怎麼走,員工不能手指某個方向說:“就在那邊。”當然更不能說“不知道”,正確的回答是:“右前方,約50米處,第三號景點東,那個紅色的房子就是。”這就要求所有的員工都要把整個迪斯尼樂園的每個景點、每條路線都熟記在腦子裏,以給出遊客最準確、最詳細具體的路線。

(5)學習如何與小孩講話

迪斯尼樂園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孩子,所謂要“尊重顧客,視顧客為上帝”,對這些孩子也要尊重,而迪斯尼樂園對孩子尊重的表現之一就是:不能讓孩子抬著頭去跟員工講話。所以,迪斯尼樂園要求所有的員工與小孩講話時,一律要蹲下來,並且蹲下後,員工的眼睛要與小孩的眼睛保持相同的高度。

上麵這些培訓內容,隻是東京迪斯尼樂園對一線員工的部分要求,正是這些細之又細的要求,才使得去迪斯尼樂園遊玩的遊客享受到了“人性化”的服務。也正是這些讓人倍感舒適的服務,才成就了東京迪斯尼樂園每年參觀量,遠遠超過了世界其他地方的迪斯尼樂園的遊客參觀量。

對員工進行培訓,這是將公司的“短板”變長的最有效方式。雖然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要花費很多資金或時間,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員工進行培訓或者再教育,就是為企業鍛造一把把利劍,隻有這樣才能在對敵作戰中克敵製勝。

按照“木桶定律”的理論,對於一個人而言,他的最弱項就是他的“最短板”。在某些情況下,不論這個人的強項有多強,他的最弱項的水平也就成了他的實力所能達到的最高點。而對於一個團隊而言,因其成員的實力水平參差不齊,在某些情況下,實力最差的成員的水平就決定了團隊的整體實力水平。

以擊劍比賽為例。有紅、藍兩隊去參加擊劍比賽的團體賽項目,每個隊成員的人數都是3人,紅隊的3個成員的劍道指數分別是10、3、2;而藍隊的3個成員的劍道指數分別是5、4、4。該擊劍比賽團體賽的賽製是,一對一的對抗製及三局兩勝製,且每個隊員隻能出場一次。顯然,紅隊隻能勝一局,最終獲勝的是藍隊。在這場比賽中,盡管紅隊中有一個實力超強的隊員,但仍舊不能改變紅隊戰敗的局麵,這就是“木桶定律”在發揮作用,一個團隊的薄弱環節往往能夠成為它的致命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