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浙江企業巡禮 第二節 趙章光和101的故事(1 / 3)

第八章 浙江企業巡禮 第二節 趙章光和101的故事

一、意想之外的開端

1943年10月28日黎明時分,趙章光出生在浙江溫州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因為家境貧寒,他上到初中二年級被迫輟學。當他從縣城中學背回鋪蓋和課本走上泥濘的鄉間小路時,他意識到再也不能念書時,淚水奪眶而出……

趙章光的父親稍通草醫,鄉親們遇有跌打損傷、蟲叮蛇咬來找他,他便利用在雁蕩山餘脈采集的草藥為鄉親們治療。父親不要病人一分錢,但病人痊愈後前來感謝或送點雞蛋之類禮品時,常使父親臉上綻出微笑。此情此景,趙章光記憶猶新。趙章光漸漸迷上了中草藥,他不僅用心觀察父親怎樣給人治病,而且還經常下去搜集民間單方驗方。由於聰明好學,趙章光不到20歲就成了粗通醫道的“小郎中”。

由於他待人真誠,並治好了許多老百姓的病,甚至像“炭疽”這樣的疑難病症,使趙章光在方圓數十裏名氣越來越大,就連鄰縣的病人家屬也開著手扶拖拉機來接他去看病,登門求醫的就更多了。

一個春雨綿綿的晚上,趙章光正在整理藥箱和資料時,門外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但見門外站著濕漉漉的三個人。那個年約40多歲的漢子氣喘噓噓地對趙章光說:“趙醫生,我姓陳,我們兩口子帶著女兒來求你救她一命!”接著這對中年夫婦泣不成聲地訴說女兒兩個月前頭發莫名其妙脫落,遭小孩奚落產生了輕生念頭的悲慘遭遇。

“哦,原來是這樣,”趙章光明白了,他關切地問:“那為什麼不趕快去醫院呢?我對治禿可不內行呀。”

那中年漢子傷心地說:“為了治女兒的禿頭,我們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跑了多少家醫院,求了多少名醫,我們曾三去上海,五上杭州,可是沒有一點希望啊。”說到這裏,漢子的眼圈也紅了。

看著可憐兮兮的一家人,熱心幫助別人的趙章光頓生惻隱之心。強烈的同情心,激起了他的勇氣,他最後說:“既然你們這樣信任我,那我就試試吧!”

誰知這一承諾,竟成了他向世界難題發出的挑戰書。

當趙章光做出承諾時,趙章光還不知道,幾千年來,人類在文明的進程中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卻始終對付不了禿頭這一疑難問題。

《大英百科全書》直截了當地稱:“禿頭很普通,但卻沒有實際有效的療法。”

美國醫學協會也提出:“號稱能防止、延遲、治愈或掩飾禿頭的療法或醫藥,已經推銷了幾百年,它們有一點完全相同,就是都不能長頭發。”

然而當時的趙章光憑著“以德為魂,懸壺濟世”的醫者風範和對老百姓的強烈愛心和同情心,使他一頭紮進了浩如煙海的古今醫學書籍中,邁上了充滿荊棘的研製禿頭良藥的道路。

藥材,他到山上采,有少部分采不到,就到藥鋪去買。沒有研製設備,他因陋就簡,自製了一個長條木頭案架,上麵擺滿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裏麵盛著五顏六色的藥液;為了試驗,他年邁的父親趙典木、妻子林微雲和女兒勝霞都成了他的藥性試驗對象;試驗經費不夠,他竟賣掉了部分房子。一家老老小小擠在堆滿瓶瓶罐罐的舊屋裏。

一次次血與淚的代價,換來的是一次次失敗。然而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卻使趙章光愈挫愈奮。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74年春天,在經曆100次失敗之後,趙章光終於在第101次獲得了成功,使陳姑娘等患者光亮亮的頭上,重新煥發了“春意”。

趙章光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趙章光則一邊用右手揉著那布滿血絲的眼睛,一邊呐呐地說:“成功了,終於成功啦”。高興之際,他將發明的藥水取名為101生發酊。

二、意料之外的輝煌

這位敦厚的農民兒子當時意識到的僅僅隻能解除更多鄉親和鄰縣患者的痛苦,並沒有想到自己的發明卻會完全擾亂了作為一個鄉村醫生相對平靜的生活,更沒想到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使他從小鄉村走向鄭州、北京,最終走向布魯塞爾、日內瓦、巴黎、紐約的國際博覽會……

趙章光101生發酊的試驗成功,使他歡欣鼓舞,他決心要用自己的試驗成果為更多的脫發患者造福時,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成功所帶來的歡樂是那麼的短暫,隨之刮起的竟是淒風苦雨。

開始時,是極個別人無視“101生發酊”的療效,把患者再生新發的事實說成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是“偶然的、碰巧的”;繼而,不知從什麼角落裏傳來議論:“人家教授都治不好的禿頭,一個初中還沒畢業的赤腳醫生會治好?”更有人到處宣揚:“他是江湖郎中,賣假藥的”,“他是騙子”,甚至有人揚言要“砸掉他那些瓶瓶罐罐”……

趙章光懵了:難道我為人治病就是錯?難道患者頭上長出的頭發會是假的?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幾乎山窮水盡的趙章光想起在縣城中學讀書時讀過的貝多芬的名言。在困難和挫折麵前,趙章光沒有低頭,執著、憨厚的性格和強烈的同情心,使他寧願把痛苦留給自己,將歡樂留給患者。義無反顧,繼續對患者進行治療,他相信自己的成果,他相信患者。

事實勝於雄辯。脫發患者們是不會理睬那些流言蜚語的,隻要能治好禿頭,他們才不管你是教授、名醫還是鄉村醫生哩!有了榜樣,求治的患者絡繹不絕,一根根像豆芽一樣冒出來的新發成了活的“廣告”。

終於,當時的樂清縣縣長吳正平和《浙江工人報》記者潘國鈞、丁新民先後發現了趙章光的事跡和他的“101毛發再生酊”的奇效。他們深深地理解這位鄉村醫生的苦衷,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予以無聲的支持和熱心的扶植。這讓趙章光受傷的心有了安慰。

然而,好事多磨。當時社會上仍有人用偏見、嫉妒和造謠等不公正的手段來對待他,他的頭頂仍有驅不散的陰霾,躲不開的陰雨。

趙章光顯得更加沉默了,他欲哭無淚,心在滴血。

“走過去,前麵是個天”。他堅信,隻要走出去,就會有前途。

然而,浩大世界,茫茫人海,何處是他的立足之地呢?百無聊賴的趙章光翻起了一份破舊的《浙江日報》。突然他的眼前一亮,目光落在了一則廣告上:“本店零售、批發護發水,歡迎廣大用戶購買洽談。”

“他有護發水,我有生發酊,我能不能和他合起來幹呢?”趙章光心裏這樣想。不久,一封信從東南沿海寄到了中原大地的鄭州亞美商店。

這封信引起了亞美商店經理宋光炎的高度重視,不久他回信給趙說:“速賣我店一批101,試其效果到底如何。如果有效,歡迎來鄭州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