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浙江模式新析 第五節 浙江民企的“兩道坎”(1 / 1)

第十章 浙江模式新析 第五節 浙江民企的“兩道坎”

浙江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使浙江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比重不斷上升。而浙江民營企業以其徹底的產權製度改革、靈活的運行機製,較好的經濟運行質量,引起國內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但是,從聯交所的推介會上也可看出,浙江民企與資本市場的大規模對接還有兩道坎要跨越。

第一道坎:企業規模太小。香港聯交所規定上市前總資產或總市值必須達到5億元以上。按照目前正在進入輔導期的企業看,規模普遍偏小,總資產一般在2~3億左右。要達到5億元的總資產規模必須在招股以後。浙江民營經濟被一些研究者稱為“縫隙經濟”,都是在國有或外國資本投資的縫隙中成長起來的,發展速度雖然快,但財富積累的時間太短,絕大多數私營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並且大多為傳統產業,植根於中國國內市場,卻很少被國外投資者知曉和理解。浙江民企的海外形象宣傳亟待加強。

第二道坎:缺乏合適的資本市場支持。香港市場對浙江民企來說,門檻太高了。浙江民企苦苦期盼的二板剛剛開出。現在浙江民企的佼佼者正在排隊上二板,但因為受上市體製的限製,從目前的情況看,能上市的寥寥無幾。

有一個觀點曾經在前幾年比較流行:有人建議,像浙江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應該設立一個區域性的小型證券市場,在當地發行股票,在當地市場上市。成熟了再在主板上市。這樣不但使充沛的浙江民資?穴據新華社報道,浙江目前閑散的民資有幾千億元?雪有了一個投資出口,促進了這些公司的股份化改造,在當地上市,又可以受到當地人的嚴密監督,私企“一股獨大”的缺陷可以部分地受到矯正。

但現在沒有受過地方資本市場的錘煉就一步在主板上市甚至一步在香港上市,使公司上市後麵臨較長的調適期。如果適應不了,很容易使企業陷入經營或製度困境。 梁定邦先生在寧波浙江貿易洽談會上回答浙江私企老板們關於公司上市的提問時強調,按照中國目前資本市場的發展態勢,優秀的企業上市會越來越容易。但公司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如何把企業本身搞好。

看來,浙江民營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大規模對接,隻能隨著自身企業規模的提升和製度安排的逐步完善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