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 易經“三易”的曆史交代(1 / 1)

開場白 易經“三易”的曆史交代

古有《連山易》、《歸藏易》和文王《易經》。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就曾說:“餘聞之先人日:‘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相傳伏羲畫八卦,創造《連山易》。

《連山易》首艮,四時首春,春始於寅,在後天卦當東北方位。從而艮成始終。艮者山也,因上古天傾地斜,洪水泛濫,山可以阻擋洪水。故艮山為尊。

後世傳說:大禹治水時,開始苦無治水良方,後來夢中得伏羲先皇指點,終於恍然大悟,以疏導建壩之力,成治水之功。可見“連山易”自有其用。

歸藏易,傳為軒轅黃帝時代的易經。

《歸藏易》首坤,坤北,建子,古太陰曆。子複、醜臨、寅泰、卯大壯、辰決、巳乾、午垢、未遁、申否、酉觀、戌剝、亥坤,此為十二辟卦,坤初生為複,剝盡為坤,十二卦即十'-B,又稱十二消息卦,與五運六氣相表裏。

歸藏易是中國各曆法的理論基礎,導致q-國陰曆四季節氣等要素的體係化。對氣候研究、天象、農業、養生健體、文字誕生等作出了貢獻。傳說萬年曆即為黃帝據此原理所製。

伏羲氏連山易、黃帝歸藏易,兩者均已失傳。

《易經誌》中曾有記載:殷紂王聽信讒言,拒納忠賢,囚周文王七年。周文王在被囚地河南湯陰作《易》。《史記》有言:“文王拘而演易經,以此文王所演故謂之《易經》。”周易是文王總結華夏前人所作的另一種易體。自從文王之後,三千年來未曾有人再對易經進行改動,易經是對前華夏古祖先文化的總結和極大的開拓。

曆史上對《周易》二字有很多種解釋。對“周”有解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環、周期、周朝之意。關於“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借以釋疑。“易”前“周”字,一說指周文王拘演易經或周代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

周易原名《易》、《易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漢代人所說的《易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