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給自己創造快速記憶的好條件 聆聽利於記憶的音樂
你也有同感吧,音樂具有令人驚詫的神奇作用。當你學習之餘,打開收音機或錄音機時,那美妙的輕音樂可以使你心曠神怡;當你參加隆重的儀式,奏起莊嚴的國歌、軍歌時,會感到熱血沸騰,充滿了炎黃子孫的自豪;當你在苦悶、徘徊的時候,哼幾段抒情歌曲會幫助你驅散憂愁。
最近,加拿大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學習音樂的孩子比不學習音樂的孩子有更好的記憶力。在《腦》季刊網絡版上曾顯示過這項研究,經過一年音樂訓練的孩子在記憶測驗中的表現比沒有學習音樂的孩子要好。
為了證明這一結論,研究者在一年中對兩組4至6歲的孩子進行了4次測試。其中一組學習音樂,另一組則不接受音樂訓練。測試內容有區別和聲、節奏和旋律的音樂測試及聽完一列數字後複述等記憶測試。結果發現,孩子的記憶力在短短4個月後就有了變化。
在數據的研究方麵,外國一項很謹慎,相信這項研究真的是可以得出合理的結論,研究者表示,雖然此前已有研究顯示,年齡稍大的孩子接受音樂訓練後比上戲劇課的孩子在智商上有更大提高,但他們的研究首次確定音樂訓練對更年幼的孩子也有類似效果。
勞雷爾?特雷納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所大學的心理學、神經係統科學和行為學的教授,他曾以權威人士的身份說:“研究顯示,如果你學習音樂的話,你的大腦運轉與沒有學習的人是不同的。研究首次顯示,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與未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在一年內大腦反應就會產生差異。”
可見,音樂與大腦的記憶關係相當密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陶冶情操。
音樂的作用是從感情上去陶冶人,高尚的情操是引起人們積極情緒的基礎,而積極的情緒是有利於記憶的。
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是音樂愛好者,音樂對他們的陶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音樂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常把拉小提琴當作做好的消遣。
第二,調節情緒。
因為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調、音色各不相同,所以能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在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能聽一段輕音樂,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中,你就會忘記所有的苦悶和煩惱,解除各種不良情緒的影響。
根據美國科學家實驗證明,莫紮特的音樂能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莫紮特效應”。
所以,在學習疲勞的時候,在精神緊張的時候,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你都可以選擇一種喜歡的音樂,隻要它能讓你放鬆,調動你積極向上的情緒,就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和記憶。
學習時如果聽一些古典音樂,可以幫助你精神集中,使你比較容易記住所讀的內容。
古典音樂沒有歌詞,聽的時候無法跟著唱,也不會在聽到時,使你的心情劇烈起伏的危險。因為若是聽到感傷的流行歌曲,就受到影響,甚至傷心地哭個不停,也沒有心情學習,那才是最糟糕的事。
青少年時期是心情最容易起伏的階段,若能聽些穩定情緒的音樂,會讓精神平和,延長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
【記憶小常識】
音樂是如何對大腦的記憶發生作用的?
科學家們發現,人的聽覺器官中的每一根神經隻能接收一種頻率的音響,音樂使一定頻率的聲波振動,它被人體接收後,與人體內各個振動係統相吻合,於是產生共振,使各器官節奏協調一致。在共振的狀態下,音樂能激發人體的內在潛能,使身體的某些部分由穩定的靜態變為活潑的動態。
而那些輕音樂、優美舒緩的古典樂曲,都可以豐富陶冶情操,調節情緒,並為右半球所反映。隻要練習將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輕柔的樂曲回不知覺刺激右腦,使兩腦均衡活動,使視覺、聽覺記憶都得到鍛煉,增強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和準確性。
【快樂小貼士】
推薦你以下有助於記憶的音樂:
1.亨德爾的《水上音樂》
2.維瓦爾地的《四季》
3.巴切爾貝的《D大調加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