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什麼才可以讓員工們自發自覺的努力工作呢?答案也是目標,他們所向往的美好未來。在這樣一個美好未來的指引下,即使閃電擊破長空,即使風雨交加,即使麵對獵人的追殺,它們也願意拚搏下去,隻因為它們心中那一片極致美麗的共同目標。
確立一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讓這個目標成為企業所有成員的共同目標,激發每個員工實現此目標的願望,並緊緊圍繞此目標展開工作,夢想就會變成現實。
1969年,從小就喜歡吃漢堡的迪布?湯姆斯在美國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漢堡餐廳——溫迪快餐店。在當時,美國的連鎖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已是大名鼎鼎。與他們比起來,溫迪快餐店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店而已。
迪布? 湯姆斯毫不因為自己的小店身份而氣餒。他從一開始就為自己製定了一個高目標,那就是趕上快餐業老大麥當勞!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快餐業競爭日趨激烈。麥當勞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費了不少心機,這讓迪布?湯姆斯很難有機所乘。一開始,迪布?湯姆斯走的是隙縫路線,麥當勞把自己的顧客定位於青少年,溫迪就把顧客定位在20歲以上的青壯年群體。為了吸引顧客,迪布?湯姆斯在漢堡肉餡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個漢堡上,他都將其牛肉增加了零點幾盎司。這一不起眼的舉動為溫迪贏得了不小的成功,並成為了日後與麥當勞抗衡的有力武器。溫迪一直以麥當勞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在這種激勵中快速發展著自己。終於,一個與麥當勞較量的機會來了。
1983年,美國農業部組織了一項調查,發現號稱有4盎司漢堡包肉餡的麥當勞,肉餡重量從來就沒超過3盎司!這時,溫迪快餐店的年營業收入已超過了19億美元。迪布?湯姆斯認為肉餡事件是一個問鼎快餐業霸主地位的機會,於是對麥當勞大加打擊。他請來了著名影星克拉拉?佩樂為自己拍攝了一則後來享譽全球的廣告:
廣告說的是一個認真好鬥、喜歡挑剔的老太太,正在對著桌上放著的一個碩大無比的漢堡包喜笑顏開。當她打開漢堡時,她驚奇地發現牛肉隻有指甲片那麼大!她先是疑惑、驚奇,繼而開始大喊:“牛肉在哪裏?”不用說,這則廣告是針對麥當勞的。美國民眾對麥當勞本來就有了許多不滿,這則廣告適時而出,馬上引起了民眾的廣泛共鳴。一時間,“牛肉在哪裏?”這句話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千家萬戶。在廣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迪布?湯姆斯的溫迪快餐店的支持率也迅速飆升,營業額一下上升了18%。
憑借不懈努力,溫迪的營業額年年上升,1990年達到了37億美元,發展了3200多家連鎖店,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上升到了15%。直逼麥當勞坐上了美國快餐業的第三把交椅。
設定一個高目標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代,優勝劣汰是唯一的法則,企業不進則退,隻有那些具有遠大目標的企業,才能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