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優良的組織結構才能出效益——組織管理 3.組織結構要有高度的適應性(1 / 2)

第7章 優良的組織結構才能出效益——組織管理 3.組織結構要有高度的適應性

【德魯克箴言】

在組織建立的過程中,最大的錯誤就是使用一套“萬能”的通用模型。

德魯克認為,一個極其僵化的組織結構是不穩定的,是脆弱的。隻有一個組織結構能使自己適應新的情況、新的需求、新的條件時,它才能繼續存在。所以,組織結構要有高度的適應性。

1994年以前,美的空調銷售排名始終在第三,但到1996年卻落後到了第7位。原因在於1993年上市以後,美的在股市上獲得6.8億元資金,發展了風扇、空調、電飯煲、微電機、暖風機五大類型產品,企業做大了,管理模式卻越來越成問題。美的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直線式的管理,即總裁們既抓銷售又抓生產。在企業發展早期,這種集權形式組織形式發揮了船小掉頭快的優勢;而企業規模大了,生產仍由總部統一管理,五大類1000多種產品由總部統一銷售,就造成產品生產與銷售脫節,內部計劃經濟色彩嚴重,大公司成了放大的工廠。

為此,何享健坦言,當時的美的是“企業外部搞市場經濟,企業內部搞計劃經濟”。美的必須從高度集權的管理體係,過渡到分權的管理體製,把“火車頭”(以總裁為動力)拆散,變成“聯合艦隊”。

在這種情況下,事業部製的改革應運而生,把美的帶進自我否定、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之中。

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美的實行了事業部製改革,推進企業內部市場化。改成事業部製後,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開發部銷售部、生產部,總公司將利潤下放,各事業部以利潤為中心各事業部下屬的工廠以成本為中心。美的獨創了《分權手冊》何享健歸納為十六字“真言”:“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序”。目前,美的集團下有空調、家用電器、壓縮機、電機、廚具、信息產品等六大事業部,每個事業部由多家企業構成,其中既有核心企業,也有其他公司。

美的事業部製的改革遇到了來自集團內外的各種阻力。內部的壓力如同排山倒海一樣。市場策略、客戶結構、經營模式都要進行前所未有的大手術,現有資源和過去的成功都在否定之列:銷售公司在聽說改革之後,幾乎沒人有心幹事了,人人自危,使本就嚴峻的形勢,更是雪上加霜。外部的挑戰也殺上門來,經銷商們強烈不滿了,從前隻要和一個機構(銷售公司)對接就可以,現在卻得和各事業部打交道,才能完成係列化產品的采購。

但美的頂住了來自各方麵的壓力,破釜沉舟,終於擺脫了中國鄉鎮企業的製度瓶頸。經過這一番事業部製的改革後,美的集團迎來了裂變和爆炸式的增長:當年空調業就實現銷售收入的增長,重新躋身行內前三名;電風扇、電飯煲、電機等其他產品在市場上也一路攻城奪地,市場占有率均迅速提高。毫無疑問,美的事業部製改革的成功,是創業元老何享健借個人強勢堅決推行的結果。

為何組織形式的徹底改變能帶來這麼大的效益?用何享健的話說,因為這一變化解決了中國企業曆年來集權與放權難以統一的矛盾。

權力下放,各事業部領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製定人事和獎勵方法,帶來了人才調配和人力資源充分發揮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