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榮譽:點燃內心火焰 為了榮譽而奮鬥
西點的經驗告訴年輕人,應該把榮譽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榮譽感的形成有助於完善人格,促進道德全麵發展,高尚的品格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
“責任、榮譽、國家”是西點的校訓,是指引著一代代西點學員的做人之本、立業之源。而榮譽肩挑著責任和國家。
1962年,麥克阿瑟在西點以“責任、榮譽、國家”為題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他這樣說:責任—榮譽—國家。這些神聖的名詞莊嚴地指出您應該成為怎樣的人,可能成為怎樣的人,一定要成為怎樣的人。它們是您振奮精神的起點;當您似乎喪失勇氣時,由此鼓起勇氣; 似乎沒有理由相信時重建信念;當信心快要失去的時候,由此產生希望……
西點學員用百分之百的辛勤的汗水、魔鬼般的訓練、嚴於律己的韌性去奮力爭取百分之五的榮譽,他們付出了,也就是他們奉獻了,獲得了應有的榮譽。
在生活中,很多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都是得益於為榮譽而戰鬥的決心。鍾南山先生就是為了改變中國人在外國學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而不斷努力。
有一年,鍾南山先生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附屬皇家醫院進修。在進行英語培訓時,他接到了他的導師——呼吸係主任弗蘭裏教授寫來的信:“按照英國法律,你們中國醫生的資曆是不被承認的。所以,你進修期間不能單獨診病,隻允許以觀察者的身份查病房或參觀實驗室……”
鍾南山先生像被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他沒想到未曾謀麵的導師競給他這樣一個忠告。
他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去拜見弗蘭裏教授。教授第一句話就問:“你來幹什麼?”他恭謹地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弗蘭裏教授不冷不熱地說:“你先看看實驗室,查查病房,一個月後再考慮做什麼吧!”第一次會見不到10分鍾,走出教授的辦公室後,他心裏滿是說不出的壓抑。他情不自禁地問自己:難道中國人真像外國學者心中想的那樣無知嗎?不!我一定要爭這口氣!這種複雜的情緒一直伴隨著他,直到他真正實現了諾言。
剛開始,鍾南山先生真的從巡查病房做起。有一次,在胸科查房時,遇到一位患肺原性心髒病的亞呼吸衰竭頑固性水腫的病人。醫生對這個病人已使用了一周的利尿劑,但水腫仍未見消退,生命也危在旦夕。多數醫生主張繼續增加利尿劑的劑量,鍾南山先生卻提出不同方案,認為病人是代謝性堿中毒,應改用酸性利尿劑治療。兩種意見相持不下,大家都等待著弗蘭裏教授的裁決。
弗蘭裏教授沉吟半晌,以複雜的目光看著麵前這位執拗的中國醫生,最終沒有同意他的意見。但是鍾南山先生卻仍舊堅持自己的意見,非要先給病人做血液檢測,然後再決定用哪一種藥。弗蘭裏教授無奈隻好同意。
結果表明,患者的確是代謝性堿中毒。於是,弗蘭裏教授毫不遲疑地下達指示:“按照中國醫生的治療方案辦!”
結果病人病情好轉,這下英國同行們信服了,都向鍾南山先生豎起大拇指,連弗蘭裏教授也帶著歉意和謝意對他說:“你是一個負責任的醫生,我不如你。你給我上了一課,謝謝!”而鍾南山先生隻笑笑說:“我隻是在盡我的責任而已。”
2003年年初,廣東等地爆發不明肺炎,在疫情最嚴重時,鍾南山先生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轉來”。
為此,66歲的他曾連續38個小時救治患者。他勇敢否定了衛生部所屬國家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關於“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因此,他在全國可以說無人不曉。
鍾南山先生說:“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越來越熱愛,對提高專業水平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這個動力來自對病人求生願望的理解,來61對解除病人痛苦的責任感……”
成長路標
榮譽感是一個人自我價值實現後的心理滿足感,榮譽感是人的心靈特有的奇珍異寶,有了它,我們的追求欲、表現欲就會常增不減。“為了榮譽而戰”,將榮譽視為最神聖的目標,會在心目中樹立必勝的信念,再大的艱難險阻,我們也能勇敢地克服。一個將榮譽看得很高的人,自會用盡智慧,拚盡全力地去完成使命、達到目標。
西點名片
西點校訓:1898年西點軍校把“職責、榮譽、國家”正式定為校訓。現鐫刻在軍校學員教堂的門廳裏,簡短六個字的校訓,是西點精神的結晶,成為西點軍人做人的準則,是西點軍人引為驕傲的座佑銘。
小小練兵場
為為爭取三好學生、勞動模範等稱號,你做了哪些努力?在下麵的欄上簡單寫上你的“奮鬥史”:
自己身為學校某些方麵的“先鋒”、“模範”,你是不是幹勁更加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