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症的危害及幹預治療(1 / 1)

孩子焦慮症的危害及幹預治療

醫學心理專家曾對近10萬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心理狀況調查,發現有32%的學生存在抑鬱、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其中以“焦慮症”最多。許多人都以為焦慮是成人的“專利”,其實,孩子也有焦慮的時候。他們雖然具有單純的獨立思維能力,但因為年齡小,遇到突然發生的挫折和打擊,往往會承受不了,使幼小的心靈失去平衡,由此極易產生焦慮情緒,即心理學上所謂的孩子焦慮症。

孩子焦慮症是在孩子時期無明顯原因下發生的發作性緊張、莫名恐懼與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的異常,是一種較常見的孩子情緒障礙,以女孩為多見。患焦慮症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老實溫順,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他們通常自尊心強,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相對其他的孩子來說他們更為敏感、多慮、缺乏自信心,這使他們常有莫名的煩惱,經常表現出焦慮,甚至恐慌。特別是在陌生的環境中或處理陌生的事情時,他們常常處在焦慮和緊張的狀態,擔心不能把問題處理好。

孩子焦慮症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境遇性焦慮

對突發事件,孩子的心理難以承受,因此整天擔心災禍會再次降臨到頭上,惶惶不可終日。不過,這一類孩子的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

2.分離性焦慮

當孩子與親屬特別是父母分離時,會深感不安而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甚至會無根據地擔心親人會離開自己,或者發生危險,會有大禍臨頭使自己與親人失散,或自己被拐騙等,因此不願意離開親人。其主要表現為心煩意亂,無心學習,甚至出現逃學、出走等現象。

3.期待性焦慮

有的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把孩子的考分看得太重,隻知“望子成龍”,而不考慮這些要求是否超過了孩子智力發育水平,導致孩子擔心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怕受到父母的責備而焦慮不安。還有學校,為了片麵地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課程安排、作業布置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也會使孩子表現出緊張、焦慮等不穩定的情緒。

4.環境性焦慮

有的父母經常吵架,結果使孩子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環境中,覺得家庭無幸福感可言,心靈受到創傷,從而失去了他們應有的歡樂,由此便產生膽小、孤僻、不合群、易緊張等焦慮現象。其次,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對其百依百順,滿足孩子的一切願望,結果使孩子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一旦當他們獨自麵對新的環境,遇到挫折時,就容易發生過度焦慮。

長期過度焦慮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格、智力和身體發展。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後,應予以科學引導,以盡早讓孩子擺脫困擾。

對於隻患有輕度焦慮症的孩子,主要是進行教育,先弄清孩子發生焦慮反應的原因,如果是客觀上的原因,能夠解決的問題應盡量給予解決;如果是主觀上的原因,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這些原因與發病的關係,逐漸引導其從主觀上克服焦慮,當症狀消失後,要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以消除過去那種緊張的心理,鍛煉克服困難的意誌,培養其開朗的性格。

對於患有嚴重焦慮症的孩子,要進行心理治療,如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有的孩子還要配合藥物治療,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焦慮藥物、佳靜安定等。

?楊力談養生

孩子焦慮症的危害在於學校及家庭的高壓不但不能鼓勵孩子學習反而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防治孩子焦慮症,尤其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氛圍,家庭成員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這是孩子遠離焦慮症、實現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保證。其次,父母和老師對於孩子的學習要求,應注意到孩子的年齡、智能水平,按實際情況而定,給予孩子的學習負擔不要太重,不能馬虎,也不能苛求,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充分的娛樂時間,還要指導其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多與孩子溝通,提高其學習興趣。此外,要經常給孩子鼓勵,絕不能施壓過大與過度懲罰。不溺愛,也不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