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解決難題要有“韌性”走直線被擋回來的時候,你可以換個思路試一試 方圓處世,令事態轉向自己期待的方向(1 / 1)

第7章 解決難題要有“韌性”走直線被擋回來的時候,你可以換個思路試一試 方圓處世,令事態轉向自己期待的方向

一個人不能隻抱著滿腔熱情,懷著赤子之心,卻不顧實際環境,不看周圍大眾的水平而自顧自地施展抱負,這樣的結果隻會撞一鼻子灰而於事無補。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畫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畫廊裏展出,他別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筆,並附言:“觀賞者如果認為這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作上記號。”結果畫麵上標滿了記號,幾乎沒有一處不被指責。

過了幾日,這位畫家又畫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去展出,不過這次附言與一上次不同,他請每位觀賞者將他們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他再取回畫時,看到畫麵又被塗滿了記號,原先被指責的地方,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形?這位畫家隻是換了一種問問題的角度,卻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畫的看法。這就是在不同的行為下導致的不同的結果。要想達到成功目標的人,不僅能時刻預見危機,坦然麵對已有的挫折,還要把這種危機與挫折當做自己新的機遇,適時調整自己,向人生發起新的衝擊。

中國有一句老話:“方圓做人,智慧做事。”方就是做人之本,圓就是處世之道。在這裏,“方”,即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這是一個人做人做事要有主張、有原則,不易被外界所左右;“圓”,即是圓滑世故,融通老成,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對技巧的把握,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學校時成績是一流的,而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有的在學校時成績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板。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他們更能適應社會,所以在社會上左右逢源。

人生在世,要運用好“方圓”之理,才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趨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才能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正所謂:“兵無常勢,文無定法。”遇方則方,遇圓則圓,方圓兼濟,這樣才會有方圓人生。

唐朝名臣狄仁傑,被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罪秘密逮捕。為羅織罪名,來俊臣建議武則天降旨誘供,隻要承認謀反就可免死。武則天同意了。審訊時,來俊臣宣讀武則天的詔書。狄仁傑馬上跪在地上,口稱“死罪”,承認自己確實想謀反。來俊臣感到意外,但根據聖旨,隻好免他死罪,聽候發落。

這時,判官王德壽悄悄勸狄仁傑誣告幾個官員以減輕自己的罪過。狄仁傑說:“皇天在上,我沒有幹這樣的事,更與別人無關,怎麼能害人?”說完,一頭向大堂的柱子掩去,頓時鮮血迸流。王德壽等人忙把他送到廂房休息,這時狄仁傑趁無人之際,蘸著身上的血,將冤屈寫在手絹上,然後撕開棉衣裏子,將手絹藏進去,托王德壽帶給自己家人洗洗再送來。

家人拆開棉襖,看見血書,忙拿去向武則天上訴。武則天將狄仁傑叫去問:“你既然有冤,為什麼承認謀反?”狄仁傑說:“我要是不承認,隻怕早就死在嚴刑之下了!”武則天畢竟是個聰明人,知道狄仁傑說的是真的,就把他放了。

狄仁傑在死亡威脅麵前,能及時低頭,體現了他的明智。但他卻能堅持做人原則,絕不為自己活命而冤枉好人,體現了一種了不起的成大事者風範。

古語雲:“取相於錢,外圓內方。”古錢幣為圓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為人處世,其實也應要像錢幣一樣,“邊緣”要圓活,要能隨機而變,但“內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原則。處世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這樣既可以保全氣節,也可以保護自己。

人畢竟與其他動物不同,在做事時應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也就是說,人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讓大腦多支配自己,所以,做事情若不能“靈活”,做人就不能達到“方圓”。常人與成功者的區別之一就是,常人在常人的環境中總是按大多數常人的方式行事,而事有大成者卻往往能身處常人的大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曾讀過這樣一句話:“方圓的世界,方圓的人。”當時頗不理解,可細細想來,其中道理卻可使人受益終生。為人處世,無非三種情況:方、圓、或兼而有之。方有剛有強,易傷害他人和自己,圓則有柔有韌,尚不可全盤否定。因此,在如今這樣人事紛繁的社會裏,方圓結合,剛柔相濟,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作為跨世紀一代的我們,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圓,隻願我們能成為一個剛柔並存、方圓兼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