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唐朝軍團的組成(2 / 2)

天下折衝府很多,多到六七百座折衝府。但統領這些折衝府的衛率卻很少...

上都城十六衛,加上東宮的左右衛率、左右司禦率、左右清道率這六率在內,能夠管到府兵頭上的一共就這麼多!

但東宮的六率統領府兵很少,基本每率隻能領3到5府不等。哪怕全部按照1200人的上府來算,一個太子衛率,最多也隻能擁有六千兵員。

而十六衛中,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屬於內府,也就是中郎將府。那位“大人,你腫麼看”官職名就有過千牛衛中郎將...

這四衛,被稱為北衙禁軍,兵員都是高門大戶出身。他們同樣管不到折衝府,真正能領導他們這些折衝府兵丁的,也隻有十二衛!

這十二衛,每衛都能管理40到60座不等的軍府。這裏的管理體質是固定的,也就是說,鳳鳥府建立時劃歸在右武衛麾下,那李峰這些兵丁,就隻能是右武衛的兵。

不存在說左武衛的將軍跑過來,調動右武衛的兵效力!這想都別想...

花了小半天時間,抵達右武衛劃定的駐地後,李峰等人繼續操練。等待其餘軍府的兵丁抵達,而到了右武衛的地盤,訓練內容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基礎戰術的訓練減少,兵丁們大多數時間都在練習戰陣上的協同。比如一個基礎的五十人小隊,如何變陣為一百五十人中隊,中隊如何變陣為四百五十人的大隊等等...

到了這裏,準備出征的大軍也開始了重新編組。

按照《衛公兵法》的記載,“諸兵以二萬人軍,用一萬四千人戰,計二百八十隊。有賊,凡將出戰布陣,先從右虞候軍引出,即次右軍,即次前軍,即次中軍,即次後軍,即次左軍,即次左虞候軍。除馬軍八十隊外,其步軍有二百隊。其中軍三十六隊;左右虞候兩軍各二十八隊,共五十六隊;其左右廂四軍各二十七隊,共一百隊。”

這話不難理解,唐軍一個標準的作戰軍團為兩萬人。其中,負責作戰的戰兵一萬四千人,分為二百八十隊。這裏麵,八十隊是騎兵,兩百隊步兵。也就是四千騎兵加一萬步兵,以及六千的輜重後勤部隊共同組成一個唐軍軍團。

而在這個軍團中,又會繼續細分!

大將軍直接領導的中軍,四千人;左右虞候軍,各兩千八百人;前後廂軍四個,左前、左後、右前、右後四軍,分別領兩千六百人。

一個大軍團一分為七,所有戰兵、後勤兵打亂編組,按照各軍承擔的戰術任務將不同的戰兵編入各軍。這裏麵,中軍的任務不用多說,就如其名一般,乃是戰場核心,一般也是指揮部所在。

前後廂軍,和庭院裏的左右廂房一樣。圍繞中軍展開陣線的部隊!

而左右虞候軍,“虞”在古代有有預料,欺騙,安樂的意思,“候”在古代的寫法為“矦”,意思是守望、偵察...

所以這左右虞候軍也可以理解為左右偵查軍,這兩支部隊通常被放置在大軍陣線兩側,用作掩護,偵查之用。

開拔時,也是虞候軍率先出發,為大軍探路,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