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天 76.禮尚往來,不吃“免費的午餐”(1 / 2)

第10天 76.禮尚往來,不吃“免費的午餐”

西漢戴聖的《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就是說,人要講究禮節,不能有來無往,別人給你禮物,你不能白拿,也不知道回饋。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於是,孔子經常被邀至宮中講學。因此,孔子更加名聲大振。

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拜訪孔子,可是,孔子三番五次都借故不見。

一次,陽虎特地給孔子留下一隻烤乳豬,因為他知道孔子最講究禮尚往來。

終於,陽虎得到了孔子的回訪。

陽虎太了解孔子了,知道孔子是那種講禮節的人,不會白拿別人的東西。也就是利用這一點,他就獲得了孔子的回訪。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鄰裏之間的禮尚往來:

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給乙家送了一碗餃子。為了還禮,沒過幾天,乙家用中碗給甲家送了一碗餃子。

來而不往,非禮也。

於是,甲家過幾天又給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餃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禮呀,於是用盛湯的磁盆給甲家送了一盆餃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讓人小瞧了!趕緊做了一鍋餃子給乙家送去……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接受了別人的禮物後,不能隻銘記在心,在適當的時候要想辦法還回去。同樣,我們送出去的禮物也是一樣,別人也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以另外一種形式送回來。因此,我們送出去的東西,也相當於是一種投資了。

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要怎麼對待別人。不要說別人給予我們多大的幫助,即使一些簡單的禮貌態度,我們也需要回饋的。別人對我們笑,我們就要對別人笑;我們對別人笑,別人也就對我們笑。同樣,我們把利益讓給別人,別人也會給予我們相同的好處。

一天夜裏,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他們想要一個房間。

前台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旅館已經客滿了,一間空房也沒有剩下。”看著這對老人疲憊的神情,侍者又說:“但是,讓我來想想辦法……”

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隻能做到這樣了。”

老夫妻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幹淨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

第二天,當兩位老人來到前台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為我隻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

侍者自己一晚沒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

原來如此。

兩位老人十分感動。

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