餳麵就是將麵坯靜置一段時間,這是保證麵坯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餳麵的過程,能夠讓水分有充足的時間滲入到麵筋蛋白質和澱粉內部,使麵團中未吸足水分的顆粒有一個充分吸收的時間。
這樣麵團中就不會在夾有小顆粒或小碎片,不但均勻,還能更好地生成麵筋網絡。
舒倦找來一塊濕布,蓋在盛有麵團的麵盆上,可以保證麵團表皮濕潤不幹燥。
餳製好的麵團,會更加柔軟、滋潤、光滑、有彈性。
她把麵盆放好,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
趁這會兒功夫,她開始準備包餛飩的餡料。
就在大家的關注點都在舒倦一邊的時候,蘇揚也趁機熬上了一鍋湯。
現在,他也要開始準備製作餛飩了。
但是他並沒有取麵粉來和麵,而是徑直走到了擺放了各式水產的食材區。
居然有河鰻?這倒讓他有點驚喜。
河鰻也叫白鰻或者白鱔,它是鰻鱺家族,最受歡迎的品種,廣泛分布在揚子江、閩江、珠江等流域。
這種魚長得細細長長,外形看起來可能有點唬人,比較像蛇。
但是它的肉質鮮嫩,蛋白質含量豐富,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那麼就用你來做餛飩吧!
他擼起袖子,用網兜撈起一條活蹦亂跳的鰻魚。
鰻魚生性凶猛,此刻在漁網中不安分的掙紮著。
蘇揚將鰻魚放在案板上,拿一條幹毛巾按住,魚身很滑,稍不留神鰻魚就會掙脫。
他用刀背拍在魚頭,將鰻魚拍暈。
然後拿起一枚鋼釘,釘在魚頭部,將魚固定在案板上。
左手按住魚腹,右手持一把細長的殺魚刀,從背部入刀,緊貼著魚的脊椎骨片進去。
刀尖鋒利,自魚的頸部一直劃至尾部,將鰻魚一剖而開。
左手丟掉毛巾,將刀痕撐開,摘去魚的髒器。
然後再將刀刃別到脊骨下方,貼著魚骨一路劃至尾部,長長的一條脊骨便被取了出來,順勢再斬去魚頭,隻留下肥嫩的魚肉。
眾人被他利落的刀工吸引了過去,就算是協會的人也不得不承認,蘇揚的殺魚技巧真的十分熟練。
至於原因嘛,也很簡單,殺魚可是他前世做的第一份工作。
他在水台前可是殺了很久很久的魚,才有機會調到其他崗位的。
董世安頗為驚訝地說:“居然打算用魚肉來做餛飩嗎?真是個不錯的決定。”
從舒倦的一係列來看,她做餛飩的手法十分老道。
雞湯餛飩,以雞湯為底,麵餅為皮,豬肉為餡料,屬於傳統的製作技藝。
想要沿著這個思路去超越她,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估計蘇揚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選擇用不同的食材來製作餛飩,似乎也算個不錯的選擇。
魚肉對上雞湯和豬肉,海鮮對陸產,比試似乎有點看頭了啊!
彭四海卻不以為然,舒家的餛飩豈是那麼容易超越的?
這點雕蟲小技,在傳統厚重的白案手法麵前,恐怕還不夠看呐!
再看舒倦這邊,她已經準備好了肉餡,肉餡中加入了各式調料,攪打出膠質感。
鹽增加底味和上勁,醬油和耗油增加鮮味,白胡椒和料酒去除腥味。
隨即,舒倦拿出餳好的麵團,準備開始揉麵擀皮了。
她把麵坯放在案板上,抓起一把幹麵粉,像天女散花般,撲簌簌灑落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