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除心靈的垃圾,給心靈一條自由的通道 調適自己的情緒
人們都願意處於歡樂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並且經常發生禍不單行的事。頻繁而持久地處於掃興、生氣、苦悶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會有健康問題,甚至減損壽命。別和自己過不去,就必須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
我們常常會逗淚眼汪汪的孩子說“笑一笑呀”,結果孩子勉強地笑了笑之後,跟著就真的開心起來了。情緒改變導致行為改變。心理學家艾克曼的實驗表明,一個人總是想像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結果這種情緒十之八九真的會到來。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於“角色”的影響,他的心率和體溫會上升。
一位初涉歌壇的歌手寄出自製的錄音帶給某位非常著名的製作人後,就日夜守候在電話機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因為他滿懷期望,所以情緒好極了,逢人就大談抱負。第十七天,他因為情況不明,所以情緒起伏,胡亂罵人。第三十七天,他因為前程未卜,所以情緒低落,悶不吭聲。第五十七天,他因為期望落空,所以情緒壞透了,拿起電話就罵人。沒想到電話正是那位製作人打來的。為此他自毀了期望,自斷了前程。
人不會永遠都有好情緒,但情緒是可以調適的。隻要你隨時提醒自己、鼓勵自己,你就能讓自己常常有好情緒,從而使壞情緒不常來打擾你。那麼,我們應如何調適情緒呢?
1轉移情緒。人生的道路崎嶇不平,難免有挫折和失誤,也少不了煩惱和苦悶。此時此刻,應迅速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方麵去。比如說,碰到不順心的事情或在家中與親屬發生爭吵,不妨暫時離開一下現場,換個環境,或者參加一些文體活動,或者同別人去侃大山。這樣很快就會把原來的不良情緒衝淡以至趕走,而重新恢複心情的平靜和穩定。
2寬以待人。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朋友之間也難免有爭吵、有糾葛。隻要不是大的原則問題,應該與人為善,寬大為懷。絕不能有理不讓人,無理爭三分,更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拳腳相加,傷了和氣。
3憶樂忘憂。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時鋪滿鮮花,有時憂心如焚,有時荊棘叢生,有時其樂融融。對此應進行精心的篩選,不能讓那些悲哀、淒涼、恐懼、憂慮、彷徨的心境困擾著我們。對那些幸福、美好、快樂的往事要常常回憶,以便在心中泛起層層漣漪,激發人們去開拓未來;而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諸多的煩惱則盡量要從頭腦中抹掉,切不可讓陰影籠罩心頭,而失去前進的動力。
4淡泊名利。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得隴望蜀,欲壑難填,財迷心竅,官癮十足。有的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一旦個人目的沒達到,或者耿耿於懷,疑竇叢生;或者心事重重,一蹶不振。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否則,容易導致心理失衡。
5憧憬未來。追求美好的未來是人的天性,也是人類生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隻有經常憧憬美好的未來,才能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管現實如何殘酷,都應該始終相信困難即將克服,曙光就在前頭,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不管命運把自己拋向何方,都應該泰然處之。
6拓寬興趣。興趣是保護人們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一個人的興趣越廣泛,適應能力就越強,心理壓力就越小。比如,同樣是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有的人覺得無所事事,很容易產生無用、被遺棄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則覺得退下來後無官一身輕,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看書、寫字、創作、繪畫、彈琴、舞劍、養鳥、釣魚、種花等等。總之,興趣越廣泛,生活越豐富、越充實、越有活力,你會覺得生活中到處充滿陽光。
7向人傾訴。心情不快卻悶著不說會悶出病來,有了苦悶應學會向人傾訴。首先可以向朋友傾訴,這就需要先學會廣交朋友。如果經常防範著別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無愉快可談。如果沒有朋友,不僅遇到難事無人相助,也無法找到可一吐為快的對象。把心中的苦處能和盤倒給知心人並能得到安慰的人,心胸自然會像打開了一扇門一樣明朗。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向親人傾訴,學會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傾訴給他們,也常會使心境立即由陰轉晴。
除此之外,還要經常鍛煉身體,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對於調適自己的情緒也是至關重要的。壞情緒會來,也會去,沒什麼了不起的,也沒什麼值得恐慌的。輕鬆地麵對它、接納它,它會感謝你的盛情,不再打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