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應命(下)(1 / 2)

領去前去秘文閣殿外的內侍,年紀不大,看起來不過十五六歲,生的很伶俐,一副乖巧的模樣,不過還沒有品級,並不是官。

小內侍笑著領路,趙遠經在這裏就是等皇帝召見,自然就立刻跟上。

秘文閣的官員外調,都會受到皇帝召見,這已經形成慣例了,皇帝的書房,距離著秘文閣並不遠,隻是五分鍾,就到了。

到了前麵,趙遠經在外殿候著,內侍再進去稟告。

王弘毅這時,書房中點著安神香,煙霧嫋嫋,正在閱讀折子——這裏雖有十幾個人伺候著,卻非常清靜,廊下人影幢幢,卻相互不交一語。

這折子說的就是建立太醫院,王弘毅對醫學管理相當重視,因此內閣議的製度很嚴密。

醫官實行八年了,學徒無吏員身份、散醫、成醫、上醫,品級和吏同等,這條件很是吸引了人,培養了大批醫士,現在全國全軍有一萬醫師。

按新製,學徒無吏員身份,散醫這稱呼不好聽,被內閣修改成草藥醫生(民間水平,地位等同於司吏,成醫被修改成醫士,而上醫被稱為醫師,再上麵就是必須經過朝廷冊封的醫官了。

地球上明清實際上就有培養醫生的學院,按製由光祿寺提供廚役及膳食,人員的選拔及培養,均極其嚴格,醫術分十三科。

這個世界也有著鬆散的機構,因此實際上一步到位,培養醫生和建立醫院,並不算超前,現在關鍵是品級。

縣中設醫祝科,內閣定位是從九品,王弘毅想了想,改成正九品。

郡級依製醫祝司,就變成了正七品,那省級醫祝院就是正五品,中央的太醫院,依製再到正四品,太醫園設醫正一人,正四品,院判二人,下麵各官許之。

王弘毅想了想,就此批了,批完後,一絲青紅之氣一閃,卻沒有多少波動,見內侍垂手,問著:“來了?”

“是,官家,在外候著。”

“傳。”王弘毅簡單的說著,繼續閱讀下一份。

“諾!”這內侍應著出去,見了人,說著“皇上讓趙大人進去,請吧。”

書房戒備森嚴,一排侍衛筆挺站著,雖經常到這裏來,趙遠經依舊恭身而進,兩眼也不敢隨意看著,到了門口,又停了停,隨著裏麵傳來一聲:“進來。”

趙遠經整了整衣冠,進了書房,進來後,趙遠經沒敢多看,隻看到書案後坐著一人,就直接跪伏在地上行著大禮:“臣趙遠經,拜見皇上。”

“起來吧!”王弘毅籲了一口氣,說著:“朕批完這個折子和你說話。”

趙遠經應了一聲:“是!”

起身垂手站著,偷眼看看皇帝,隻見王弘毅眉宇少皺,思量著什麼,片刻說著:“旬枸這人,你可聽說過?”

趙遠經一怔,不想皇帝還問著自己,尋思片刻,小心翼翼的說著:“有些印象,下麵報上來,這人上任知府三年,疏浚運河,賑濟災民,治田三千頃。”

“恩,很得當地民心啊,當地人要為他造個旬公生祠,你看怎麼樣?”王弘毅目光幽幽,問著。

“生祠一事事關體製,這是皇上的恩典,臣不敢妄言。”趙遠經說著。

“恩,朕記得他還和當年魏越有關,不想有才學,本來建立生祠俯順民意,朕也不會不許,不過才治了三年,根基薄了點,有旨再任三年,看怎麼樣。”王弘毅想到這裏,已經定了,坐下就在奏折用朱筆批示這段話。

寫完,合住了,才問著:“你要下去了,聽說是新社縣?”

趙遠經這時說到自己,不合適站著,忙伏身跪下,說:“是,吏部公文是新社縣。”

這段時日,王弘毅其實也很忙碌,天下雖基本平定,還不到鬆一口氣時,建立完整的製度、鬼神祭祀、幽州和草原,都讓他費了一番心思。

這時看著趙遠經,隻見這人一根青色本命氣挺立,正是有卿相之格,又見得紅色氣運飽滿紮實,知道這人根基穩固。

秘文閣和演武堂是王弘毅一手創辦起來,文官武將都是未來棟梁,王弘毅其實都是很關注。

秘文閣內每當有人外任時,王弘毅都會將其叫過來勉勵一番,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到了期滿時,基本也就鍛煉出來了。

看著跪在下麵的人,王弘毅緩緩說:“平身說話吧!這幾日他要離開金陵……離別之時,朕還要叮囑幾句。”

頓了一頓,說著:“縣令是百裏侯,關係數萬百姓,不可大意了。”

“謝皇上。”趙遠經謝恩,站起來,垂著手,聽著這話,他曆事已經不少,深得人情世故,說:“皇上,臣已經找了吏部閱了有關資料,過會去縣裏,就能派上用場。”

“新社縣不算差,五十裏都是桑田,隻是路不好,爛掉了,臣去縣裏,第一個就是修路,修起了養蠶出絲就可以運出去,這就是大把的銀子,填補修路的錢綽綽有餘。”

“其次就是縣裏縣學荒蕪,這是以前亂世的弊端,臣去後總要想辦法弄出銀子修學宮,臣到地方上,不敢多作事,不敢大興土木,隻要把這二件事辦成,臣算是給自己和兒孫積陰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