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來使(上)(1 / 2)

洛陽帝宮,大殿

殿中四麵圍著屏風,金磚光可鑒影,殿宇深邃,內閣大臣有著座位,別的官員都肅立在禦座前。

王弘毅默默看著攤在案幾上地圖。

整個天下,除草原和幽州,都歸於自己手中。

草原麵積極大,並非富庶之地,在數十年前,隻能勉強溫飽,遊族隻能在邊境時不時的劫掠,十分困苦,直至那位號稱汗國之主的男人橫空出世,在他所率領的騎兵殺伐之下,遊牧部落漸漸合攏,草原漸漸安穩下來。

這讓草原上的部落,擴展到了能入侵中原程度。

其實從草原的角度,大汗也是有功於草原,凝聚出黑龍,可眼下這條黑龍,元氣已經大大折損。

在中原損失巨大,前後超過五萬人,在內部更由於各種各樣原因,產生了內戰,又有五萬男丁折損。

這對汗國來說,就是一場浩劫,就算這浩劫結束,留下的結果也很讓人絕望。

對大成朝來說,甚至要希望這內戰持續到更長時間,當然這不可能,那目前要做的,就是扶植巴魯,和汗國對抗。

人選上並州的樊流海,還是讓王弘毅很放心。

樊流海深沉剛毅,沉著應變,經過多年曆練,是第一流大將,掌握了七萬大軍,不少是多次上過戰場的老兵,雖目前補充了一些新兵,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不會差著,總體實力甚是可觀。

有著他,就算是大汗親率前來,也未必能討得好。

巴魯喘過氣後,是不是反戈對付大成朝,王弘毅考慮過這個問題,但這可能性很低,而且眼下這些都不是主要,先將汗國分崩離析、摧毀,才是王弘毅的首要目標。

至於巴魯,論謀略和魄力,巴魯趕不上大汗,當然最主要是實力和大勢,到了日後,即便此人有了反心也無濟於事。

“皇上親率十萬大軍坐鎮洛陽,並州又有定國大將軍座鎮,擁兵七萬,輔以火器,以胡人現在情況,莫非還敢向我朝挑釁?”見皇上沉思,鄭平原低語的說著。

“大都督您有所不知,胡人雖勢微,隻占著幽州一地,但他們自恃有著草原,我朝大軍不能深入其境,有恃無恐,哪怕落敗,也不肯就此罷休,還有著卷土重來之心。”見皇上沒有說話,張攸之低聲說著:“收複幽州不是很難,但隻怕以後還要和前朝一樣,派遣數十萬邊軍駐紮,以防入侵。”

不止鄭平原聽了皺眉,連沒有開口的幾個大將大臣,都皺了眉。

因他們明白,張攸之說的並不假。

從古至今,多少朝多少代,草原一直就沒有消停過,朝廷數十次派兵來剿,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原因還是草原萬裏,大軍到了這裏,一旦深入草原,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困難。

到最後被熟悉地形又生活在這裏的草原人擊敗,不得不狼狽撤回去。

這樣一處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人,眼裏隻能放牧的窮鄉僻壤,實在是不值得用著大把士兵和財政平定,可草原上又是曆代大禍端,這又是事實。

想到這些時,眾人將目光投向了張攸之。

張攸之是每逢皇上親征都要隨軍的內閣大臣,這樣的事,想必知道些內情,皇上準備怎麼樣處理呢?

張攸之目光一閃,卻沒有再說,事實上對於胡人的政策,是遠征,還是以胡製胡,又或是直接放棄草原,也是在不斷的琢磨著。

以前讀書,大多是內治文事,對邊疆所說不多,有提到都是寥寥一兩句直接帶過了,再深究些,也不過是一句蠻夷之地,讀書人都會抱有一定的輕視。

但是當上了官,大官,官府和朝廷資料中,一份份關於草原和邊疆的文書積累起來宛然小山。

六個朝代,幾十個皇帝,上千年,無數明君賢臣勇武將士,都在企圖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都證明隻能一時緩解,無法根治。

張攸之暗暗歎一口氣,以八旗製來約束胡人,不知道這方法執行下去,會不會有什麼紕漏。

胡人所帶來的戰亂,實在是令人駭然,再讓得以喘息,以後怕是對大成朝不利。

王弘毅抬起頭時,看到的是這些官員將領沉思著模樣。

“張卿,你說的確有道理,的確,胡人雖敗給了我朝大軍,但回到草原,就同龍歸大海,倚仗著草原可進可退,自是不會向我朝輕易低頭!”王弘毅輕輕敲了敲桌麵,看向張攸之,說著:“而且胡汗也是一方豪傑,性情剛毅,隻怕更不會認輸。”

心中更是暗暗,何止一方豪傑?在前世,這是汗國的開國太祖,一條貨真價實的黑龍!

張攸之起身深深一躬,說:“皇上,臣還是覺得,胡人斷不可信。”

“張卿之所想,朕都知曉,隻是草原之大,其族真能斬盡麼?”

汗國屠殺異己時,尚有著不少部落逃遁,成朝想屠殺,這些部落隻會遠遠遷移。